年过三十后,仍然默默无闻。
当时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才能,每次出军时,身边的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鲜明,很是拉风。封常清见了为之神往,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
不过封常清的外在形象实在不怎么样,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一脚高一脚低(跛脚),并且还有个斜眼的毛病。有这些毛病,也难怪他在军中总是混不出样子来。
高仙芝据史书记载有“美姿容”,是个典型的英俊小生。二十岁就封了将军,带三十多人的随从,走在街上,众人瞩目,很有现在大明星的派头。
封常清这副尊容,高仙芝当然看不到眼里,如果自己的随从中增加这么一位,那只会大煞风景,于是不肯接受。
封常清非常有耐心,也可能是觉得出人头地只能靠这种方法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投书。高仙芝不胜其烦:“吾奏傔已足,何烦复来!”封常清听后大怒,说道:“我仰慕公之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公若方圆取人,则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封常清说得慷慨激昂,按照一般君主收贤士的惯例,高仙芝就应该赶紧下马,双手握住封常清的手,激动的说:“吾之驽钝,险失贤人。”
不过高仙芝是名直爽武人,不喜欢即些虚头八脑的事,还是没收留封常清:我就爱以貌取人,子羽失就失了,我又不是孔老夫子,不在乎。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语出《史记&;#8226;仲尼弟子列传》,子羽是指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 。。
第二十四章 跛脚将军(2)
不过封常清也没有气得扭头就走,而是用上破裤子缠腿、牛皮糖招术,早晚就耗在高府门前,专等高仙芝出入,如此数十日。高仙芝只好让封常清“补为傔”,“傔”就是侍从、跟班,“补为傔”就是候补跟班。由此可见,高仙芝绝不是被封常清的诚意所感动,而是被烦得实在是受不了了。
封常清长像对不起观众,但有真实本领,尤其是文案工作非常出色。这是非常难得,也是在异族人中比较少见的。估计是封常清因为自己的相貌、身体不出色,所以另辟蹊径,走了书案工作道路。
事实也证明封常清的道路选择的非常正确,在数次替高仙芝完成各种华美而又激情洋溢的报告后。逐渐受到高仙芝的重用,军功累授镇将、折冲、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等职。
不过,封常清虽然是名将军,但指挥打仗并不是很多,高仙芝每次出征,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管理后方。
他在安史之乱前指挥的唯一一次大仗就是天宝十二年(753年),征讨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
唐军进至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时,唐先头部队屡次获胜,封常清欲挥军乘胜追击,这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进谏,认为:“贼兵一击而溃,估计是诈败,要防备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采纳其建议,派兵搜索,果然发现伏兵,唐军大败其众。大勃律此战失利后,被迫归降。
这一仗打的相当简单,难度并不大,并且大部分功劳应记在段秀实名下。
天宝十三年(754年)第二次出塞,虽然有大诗人岑参给封常清的出塞作了《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经典诗作,但封常清在塞外也基本没打什么仗。
现在的封常清雄心勃勃,要把安禄山埋葬在洛阳的战场上,建不世这功勋。愿望很美好,可是也很飘渺,洛阳之战,安禄山安然无恙,最终战败的是他封常清自己。
封常清日夜兼程赶到洛阳,在十日之内,便招募新兵六万人。效率是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