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点头道:“大明有先生,是大明之幸啊。”
王振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过奖了,内臣有幸伺候陛下,乃是内臣的福分,大明之幸在于陛下。没有陛下慧眼识人,内臣怎能做得了这司礼监掌印。”
英宗挥挥手,让王振坐下,道:“先生请坐。此事还需先生帮忙,看看如何说服六部大臣。”
王振坐下。
半个时辰后,二人商议完毕,便命人招各部大臣商议亲征之事。
然后,果然不出意外,大臣们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坚决果断地拒绝此事,双方便在御书房这里吵了起来。
大臣们的意见是,大同边患乃是疥癣之痒,不足以威胁江山社稷,大明又没有必胜的把握,皇帝没必要亲征。
王振自然是跟皇帝一伙的,坚持要亲征宣大,好好教训蒙古那群野蛮人,最好学习成祖皇帝,把这群货赶到漠北去,省得有事没事就来大明打秋风。
双方鸡同鸭讲,自然谈不到一块去,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
大臣拿王振没办法,这货毕竟是宫里的,他们管不着。
王振拿大臣也没啥好办法,这群货人数太多,说不过。
英宗皇帝听得头疼,让这群人先别吵,自己再好好想想,你们先回去干自己的事情。
大臣们见暂时阻止了亲征这种不靠谱的事情,心里也是满意,于是便纷纷离开御书房,回自己的衙门办公去了。
不论哪个朝代,宫里的事情都没办法保密,英宗皇帝要亲征这事,就在大臣们离开不到一个时辰,各部官员便全都知道了。
皇帝亲征是大事,各部官员首先想到的就是阻止,而他们能够阻止皇帝亲征的唯一方法就是集体进谏。
朱祁钰当然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现在还是有点纠结,到底该怎么办?
阻止皇帝亲征?这个很难办到。
且不说他还想继任当皇帝,就是他一个宗室亲王的身份就没办法掺和此事。
从汉朝开始,宗室亲王就没办法参与政事,基本就是在自己的封地逍遥快活、混吃等死。
你要是想掺和到政事里,皇帝没骂你,那群大臣就先跳出来参核你了。
因此,他最多就是以弟弟的身份来劝一劝。
不阻止皇帝亲征?这个倒是简单,不出声就行了。
不过说实话,这会英宗皇帝朱祁镇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各方面照顾得不说是关怀备至,最起码也能做到不让人说什么。让自己在旁边冷眼旁观,的确有点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想了半天,最终朱祁钰还是决定,以弟弟的身份去劝一劝自己的哥哥。
于是,一封申请觐见的折子就送进了皇宫。
然而等了一天,宫里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朱祁钰想了想,便知道这是英宗皇帝猜到了自己要干嘛,见了还麻烦,摆平那群大臣还没有时间呢,索性就不见他了,耳根子也能清净一会。
好吧,不见就不见,反正自己已经尽力去做了。
大臣们闹得沸反盈天,自己再掺和也没啥意义。
之后的事情很简单,朱祁钰老老实实地呆在府上不出门,客也不见,连谭裕和陈韶联觉拜访都被拒之门外,不沾染一丝麻烦。
次日早朝,奉天殿。
英宗皇帝正怒气冲冲地盯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为首的正是吏部尚书王直。
果不其然,经过一天的串联,各部大臣都已经串联了起来,由文官之首的吏部尚书王直牵头,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等各部尚书率领下属集体进谏,要求皇帝放弃亲征的念头。
大臣们的理由十分充分,边防这种事从古到今都是严密守城就行,大明朝在这方面最为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