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4 / 4)

的重要人物。终于,画面又切回室内,实坐在爸爸诊所内一张书桌上做功课。在这里,剪辑在两场景中用了相当迂回的方式,先是我们期待某个人物应该出现的地方(楼下走廊的书桌旁),然后是与事件毫无关系的户外画面。最后,在第三个镜头,那个人物重新出现,事件才又持续发展下去。这样的转场过程产生了一种游戏:观众不但得对事件发展形成期待心理,也开始对剪辑及场面调度手法产生预期。

而在场景之间,小津的剪辑手法和好莱坞手法一样有其系统,只不过他的是完全对立于连续性原则的。例如,小津并不遵循180°原则,他经常从另外一个方向跨越这个轴线。当然,这样做必然违反了银幕方向的原则,因为在前一个画面中,人事物若在右边,下一个画面可能就在左边了。例如,在繁的美容院中,最先的室内中景镜头是繁站在和门口相对的位置。然后,越过180°,一个中景镜头是一个女人坐在干发器下方,摄影机现在面对的是美容院的后面部分。再一个越过180°的镜头,又回到刚才的位置,这次是整个空间的中长镜头,面向门口,祖父母正走进来。这是小津典型的剪辑与取景手法。

第五部分 电影分析理论(7)

小津是动作连续性的高手,但是手法很不寻常。例如,纪子和祖母走向纪子的公寓时,有一个正面镜头,然后越过180°,切接正背面镜头,两个女人的动作是那么完美地连接在一起,但是,因为同样的镜头高度与距离造成非常相似的构图,这个剪辑霎时看起来好像这两组人差点要“撞”在一起。这种一向被认为是犯错的手法,普通导演不会采用,但小津不仅在本片使用,也在其他片子用过,因此塑造了他明显独特的风格。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小津的运镜与剪辑丝毫没有受中轴线的限制,而保持在同一个半圆形区域,他经常以90°或180°切入。意即,画面的背景会依此不断变换,而不像一般的好莱坞影片因为摄影机不跨越180°线,所以空间中的第四面墙不会出现在画面上。《东京物语》中因为背景经常变换,反而与人事物的关系更加密切,观众必须时时注意布景道具,要不就很容易产生困惑。

小津经常将转场镜头和360°空间自由运镜两个策略一并使用。例如,当祖父母来到温泉地,首先是一个走廊的长镜头。拉丁式音乐传来,有一些人穿过走廊,下个镜头是另外一个楼上走廊的长镜头,女侍手中捧着茶盘,在下方有两双拖鞋。接着是从庭院望向走廊外的中长镜头。有更多人穿过,众人打麻将的中景镜头跟着出现,人声和搓牌声响着。然后,小津跨过180°线,再拍一个打麻将的中景镜头,刚才第一次出现的桌子现在变成背景了。下一个镜头又切回走廊外的中长景的镜头。以上这些镜头里都没有出现祖父母,他们才应该是这次温泉之旅的主角。终于,一个两双拖鞋摆在门外的中景镜头又出现了,暗示这是祖父母的房间。墙上通过玻璃窗晃动的光影,表示银幕外众人的活动仍在继续,嘈杂的音乐和说话声不断传来。平山躺在床上的中景镜头出现,他无法在吵闹声中入睡,遂与老伴谈起话来。终于,在七个镜头之后,点出这场戏的真正状况。第二个镜头的两双拖鞋,一开始几乎不容易看到,但却说明了祖父母早就在那里。

小津的风格使空间单独成为叙事的重要元素,而非从属于因果关系,他对图形连续性也有相同的处理手法,它们都是因小津让图形连续性本身有其功能,却没有任何叙事目的而存在。《东京物语》中有场对话的场面采用了正/反打手法,但小津跨过180°,使两个画面中的人物均看向右方(在好莱坞,连续性主义的遵奉者会认为两个人物是在看同一样东西)。由于两个人物的位置在画面中的构图一模一样,如此明显的相似图形产生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