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4部分 (1 / 5)

“确实有些过分了。”周赫煊叹息说。

“中日亲善”的论调,本来是拉日本入局解决白银危机的。常凯申却把它“弄假成真”,以为这样能麻痹日本,拖慢日本侵华的步伐,简直愚不可及。

两人正说着话,于琛跑来敲门说:“先生,马小姐,吃饭了!”

由于食材和佐料不齐全,周赫煊在英国只能吃西餐。不过张乐怡的手艺很好,她读中西女校时学过烹饪课程,周赫煊这趟伦敦之行的伙食都由老婆负责。

马珏在学校里话不多,但到了周家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活泼的样子估计能让她的追求者们大跌眼镜。

吃过晚餐,周赫煊继续创作《黑土》。马珏也不打扰,静静坐在旁边阅读书稿,不时地抬头偷看身边的男人几眼,然后又红着脸继续读稿。

第二天,英国的报纸都炸了。

《泰晤士报》、《每日邮报》、《伦敦日报》……几份大报出奇一致的,全部整版报道周赫煊的讲座内容。

683【刺杀】

我们前面说过,和平主义在30年代的英国属于政治正确,不容任何人站出来反对。

因此,包括铁血主战的丘吉尔在内,也必须是“和平主义者”,至少要标榜自己是“和平主义者”。

如果达成世界和平?

英国人分成两派。

一派叫做“可战派”。以丘吉尔和艾德礼(工党领袖)为代表,他们认为反对战争必须使用物质力量,包括最后使用军事力量,相关团体为“国联协会”(lnu)。

一派叫做“弃战派”。以兰斯伯里和道森(《泰晤士报》主编)为代表,他们谴责和反对一切战争,面对危机冲突,主张通过协商合作来解决,相关团体为“和平誓约联盟”(ppu)。

到了30年代中期,这两派的分歧越来越剧烈,彼此之间不断争夺会员、资金和支持者。

搞笑的是,他们使用的手段大同小异,即通过媒体用战争来恐吓民众,导致英国老百姓越来越惧怕战争。后来张伯伦竞选首相时提出的口号,干脆就叫“投张伯伦一票,就多了一份和平”。

周赫煊在伦敦大学的讲座内容,就好像是给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们提供了弹药,他们又有了战争恐吓的新鲜材料。

其中以《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最为积极,这两份报纸挑选最惨烈的几张屠杀照片,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来刊登图片。他们不断的强调战争只能带来死亡,谴责日本停止对华侵略,同时又号召英国人民支持“和平运动”。

于此同时,在地方选举当中挫败的保守党,也拿日本侵华屠杀来攻击工党,指责日本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是源自于工党执政期间的纵容。工党同样拿此事来反击,说保守党的妥协外交政策,才是酿成日本武力扩张的罪魁祸首。

周赫煊的这趟伦敦之行,显然同时卷入了英国“可战派”和“弃战派”,以及保守党和工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旋涡。

英国最大的反战团体“国联协会”(可战派),以及刚刚成立就气势如虹的“和平誓约联盟”(弃战派),不约而同的向周赫煊发出邀请,希望周赫煊能够参加他们组织的公众演讲。

毫无疑问,周赫煊的反战讲座,已经触碰到英国人最敏感的g点。

整个十月份,周赫煊就在演讲和讲学当中度过。他这次学聪明了,只是不断的重复反战与和平,并不透露自己站在哪一边,更不会傻到说什么“以战争求和平”。至于“反法西斯”论调,周赫煊更是提都不敢提,不然肯定会惹怒“弃战派”。

于是,“可战派”和“弃战派”对周赫煊更加尊重,千方百计的想把他拉到自己这一边。

英国保守党也频频邀请周赫煊参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