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部分 (2 / 4)

把这块地皮上的士绅,都融入我们的体制。”

吴世恭今天所说的话,已经有些**裸的了。虽然在以前,吴世恭的这些幕僚已经感觉到吴世恭有那种军阀化的倾向,可是今天吴世恭的表态,却完全明白地把自己想独立的想法给说了出来。郑真仔细地琢磨着吴世恭的话,心想道:“既然大人已经下了这个决心了。而我现在又和大人待在一条船上,那也只能够齐心协力地往前划了。”

吴世恭的这个屯田政策实行得是相当的成功,而在之后的一年中,河南照样发生了大旱灾,而因为吴世恭的水利修造的比较好,吴世恭的粮食却做到了自己自足。

另外,吴世恭也一共收购了十几万亩的土地,收拢了八千多户的屯田户。这些土地形成了一个个庄子,那些屯田户中的青壮经过军训以后组成了一个个护庄队,而护庄队的总人数也达到了八千多人。这也有力地保障了吴世恭的兵源供应。

而张学斌在和那些士绅的联络中,也举一反三地让那些士绅的佃农,组成了和吴世恭的护庄队类似的民团,而这些民团也都归吴世恭来指挥,这民团的总人数也达到了一千多人。

还有那些士绅的子弟,大量地进入了吴世恭的军队和民政系统,除了这些子弟的学识和能力给了吴世恭很大的帮助以外,吴世恭也和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形成了一个很紧密的联合体。

应该说,直到这个时候,吴世恭才真正在河南扎下起了他自己的根基了。

不过,经过了这么耗费巨大的动作,吴世恭所积攒的粮草和银子也不多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军饷短缺

吴世恭脸色铁青的听着张学斌在算帐。张学斌正拿着兵备道衙门令人送过来的公文,这公文上正写着汝宁营一年军饷的详细账目。

这次汝宁营正式成立以后,按照朝廷规矩,应该给汝宁营下发一年的军饷。吴世恭也知道这军饷是肯定发不足的。但是,吴世恭还是认为,自己总能够拿到军饷的五到七成。这也是一万多两银子了,对吴世恭也是一笔不小的贴补。

可是这次通过兵备道衙门传来的军饷清单上,军饷的数目却大大地低于了吴世恭的估计。其他的七扣八扣也就罢了,最可气的是明朝的军饷发放是按照十个月来计算的。这倒让人有些好笑,难道明朝的兵丁有两个月的时间是不用吃饭的啊?

如果说其他的一些扣率都是明朝官场上的陋规,就算是吃亏,吴世恭也就准备着,就这么捏着鼻子过去了。可是,那兵备道衙门却在下发汝宁营的军饷中,扣去了三千八百多两银子,作为吴世恭当时署理的那个千户所,所缴纳的去年的钱粮。而这种做法就有些过分了。

不提吴世恭去年一年几乎都是在勤王,也不提吴世恭回河南以后已经调任了汝宁府的守备。就算是吴世恭和陶辛师徒俩是一家人,吴世恭应该帮助陶辛支付那笔钱粮。可是兵备道收取了那三千八百多两银子也太多了一点了。

要知道,去年河南全境可是发生了大旱灾,千户所该上缴的钱粮总应该减免一些。可是兵备道衙门非但没有减免,而且还多收取了许多。

要知道,千户所上缴的是钱粮,而其中上缴的粮食占有绝大部分的。可兵备道衙门却把这些粮食都折合成了市价,换作了银子来收取。可现在的粮价有多高啊?这么一折算,吴世恭就要白白多支付近两千两银子。

可这哑巴亏不吃还不行。就算是要说理,也没有地方去说。如果吴世恭想和兵备道衙门扯皮的话,可能兵备道衙门正好顺水推舟,把那六千多两银子都扣下来了。美其名曰:等算清楚了账目以后再下发。

吴世恭也在明朝的官场上混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他知道这种做法肯定是很不符合官场规矩的。因此,吴世恭对张学斌问道:“我们这里每年的常例,都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