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6部分 (3 / 4)

搞什么权宜之计。

之后,吴世恭派人访寻赵应元所遗妾、子各一人。送至京城,授伯爵,赐府邸重金。以此来弥补熊正恩之过错。

可是熊正恩此举也是被逼无奈。他的兵力有限,山东地方的造反也是此起彼伏。而此时北面冈萨雷斯、黄定的水师陆战队。正准备着渡海的朝鲜攻略。而迟明则率领着新军一镇和刘泽清遗留的鲁军。也正对南明摆出了一副咄咄逼人的攻势,以此来掩盖大平军对清军的决战。再加上熊正恩的部队也是新编之师,所以直到穹源二年,山东地方才最终被全面肃清。

而此时南明弘光朝的对外国策就是——借逆平寇。要借助大平朝的力量,抵挡和消灭农民军和清军这两大死敌。并且寄希望于这三者之间来个三败俱伤,能鹬蚌相争,保住南明偏安于江南一偶。

为此,弘光朝甚至愿意与大平朝和谈。提出:称臣、岁币、抵质、和亲等条件,希望大平朝转移目光。不要把刀锋首先指向南明。

为此,弘光朝的文臣们甚至都提出了一个理论基础,他们甚至以唐朝平定黄巢起义为题目著书立论,用意就是要借历史经验来说明:唐朝平定像黄巢造反这样大规模的农民造反,光靠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大将还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农民军叛徒,才有中兴之望。

由此可见,弘光朝君臣是把大顺、大西等农民造反军作为了首敌。为了消灭他们,弘光君臣甚至都愿意与满清合作,不要说本为明将的吴世恭了。

应该说,这套理论在弘光君臣中是相当统一的。就是“主战派”领袖——史可法,他也只是在个人操守上相当高洁,但在基本政策上,却与其他的文臣并没有多大分歧,都是“借逆平寇”方针的赞同决策者。

甚至连左都御史刘宗周等天下文人领袖,也同样赞同此一国策。他们甚至还认为吴三桂的降清只是权宜之计,要派人北上与吴三桂取得联络,以此来取得尺素劝归的奇效。

更让人笑掉大牙的是,竟然还有些官员认为:可以用“明室恩义”来感化吴世恭,让吴世恭自愿称臣。这种奇思妙想也就不多加评论了。不过这一话题却在金陵风月界炒得挺红火,不止一位大家,愿意“以身饲虎”,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有好事者组织了一场“选秀”,为诸位大家以壮声势。

当然,是这些大家傻,还是炒作者傻,还是众人皆傻,或者说都不傻,这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反正这一话题,给当时的金陵城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是该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吗?

不过,还是有着一些中下层官员有着清醒头脑的。他们认为:当年的南宋,因为有了岳飞、韩世忠等武官显示出了“肌肉”,才能让南宋与金国签定和约。而现在的大平朝正与大顺、大西、清军和南明四面开战,趁此良机,应该积极地进行北伐。如能收复失地,那最好,就算是不能,也能与大平朝签定较为有利的和约,使其顾忌,不敢冒然南侵。

可是这些官员的见识虽好,但他们的官位实在是太低,根本影响不到弘光朝廷的朝政。再加上朱由崧登上帝位的原因是依靠联络各镇武将,而各镇武将既以“定策”封爵,已无进取之心,朝廷内部的纷争又造成文武大臣顾不上妥善经营北方事务。所以这些建议也就很快被忽略掉了。

而在此时,史可法等弘光朝廷重臣都是裹足不前,一味死守江南,其实他们的内心是相当怯弱。而弘光朝廷的主要军事支柱如左良玉、高杰、刘良佐等人都是避战先逃的败军之将,而大顺军又被清军和大平军先后击败,各军的强弱也就一眼可知了。

因此,史可法等人就自以为:最高明的策略就是不越雷池一步,免得“挑衅”大平军,授以南下的口实。然后,卑词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