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武侠历史书> 第24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部分 (3 / 4)

外股为“经济入侵”、“经济杀手”,视外界批评为“唱衰中国”,其结果只能是在拒绝细菌的同时,也拒绝了阳光和空气。

当然,那种纯敌意的“阴谋”是有的,这谁也不能否认,然而存在阴谋和敌意是一回事,用“阴谋论”的偏见看待外面世界、努力在一切外来事物中嗅出敌意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是自缚手脚的愚蠢行为,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外界对中国的不同看法、立场和态度,都是有其复杂、深刻原因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用一种简单、概念化的“阴谋论”来概括、理解,只能把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简单化,表象化,既不能找到“恨”的症结,更无从对症下药,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确保中国的国际利益。

中国之所以能从长期积贫积弱中迅速崛起,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突飞猛进,保持旺盛持久的发展势头,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外开放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不论这些外来思想、外来理论、外来投资和资本进入中国的目的何在,客观上都给中国的腾飞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加注了持续的燃料,用“阴谋论”眼光挑剔、排斥一切外来事物的思想和行为,哪怕打着“保护国家利益”的旗号,归根结蒂,却是对国家利益的一种损害。

此外,一味高唱“威胁论”的调门,也会让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很难打交道。大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每当境外传来某些国家把中国在当地投资、设厂称作“经济入侵”或“中国威胁”时的气愤,将心比心,某些人将外国在中国的类似行为也称作“阴谋”、“杀手”、“战争”,人家会作何感想?这种意气之论,不但妨碍了矛盾的解决,反倒可能给真正的“阴谋者”以可乘之机。

喜欢唱“阴谋论”调门的人往往表现为高度的民族自尊,境外的一点风吹草动,往往都能让他们联想到阴谋,联想到民族大义;但自尊和自卑往往是一对统一体,这种“阴谋论”提倡者的另一面表现却是有些气短的,即怕别人的“阴谋论”有市场而不敢坚持应坚持的东西,如不敢理直气壮地谈主权争端,不敢理直气壮地谈国防需要等。

事实上,这种“阴谋论”的思维定式既不能堵塞外界悠悠之口,让他们不再发出刺耳之声,也不能变成铜墙铁壁,让中国刀枪不入、长生不老,而只能妨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中国所应该做的,只能是一方面和其它国家一样,履行国际义务,尽与自身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享受相应国际权力,有理、有利、有节地做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事;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另一方面容忍不同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一言以蔽之,既要坚持“世界的中国”,也要坚持“中国的世界”。

说到底,“阴谋论”倡导者还是缺乏必要的自信,对外界的评价、看法过于敏感、过于重视,如此则难免被境外纷繁的批评、指责弄得疑神疑鬼、不知所措。应该看到,世界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国家做任何一件事,都难免被议论、被批评,而且这个国家越强大,地位越重要,所受的议论、批评就越多。如果一味围着这些议论打转,则看似维护独立自主,实际上反倒是被外界的言行牵着鼻子走。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做符合自身利益且不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而对外来的议论保持客观、清醒的头脑,既不唯唯诺诺,也不因噎废食。

《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邻人窃斧”的故事,说有个古人丢了斧头,怀疑为邻居所偷,结果听邻居一言一行、看他一举一动,无不酷似窃贼。“阴谋论”显然正是这种邻人窃斧心态的发作,是妨碍中国和外界沟通、交往,妨碍彼此取得共识、解决问题的片面认识,说到底,是一种不信人也不自信的怯懦心态。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在麦卡锡主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