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苗山德哥> 第18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部分 (4 / 4)

里去了?应思远有的只是儒家奉儒守官的精神,就是要用道统来支持正统,自己不敢想做皇帝,也不让别人来想做皇帝。应思远和我周家的人物也没有两样的。

应思远给皇帝建议请兵勤王,临淮太守苏俊等人勒兵来到建康,后来苏俊叛乱,实际上是王敦兵变的一个后遗症。而应思远就是直接建议并积极搞军队勤王的,凡是他应思远喜欢的军队他就想招来勤王并保证他应思远的政治地位。王敦一伙终于被除名,王导升职做高官,而应思远也做了江州刺史,看来王导与应思远的关系是很好的,应思远先是在荆州江陵以南的南平郡任职,和琅琊王家的王澄关系就很深,后来和王敦又打交道多少年,这时候又和王导拉上关系。

广州一带剿匪数年的陶侃终于回到荆州来了,当年陶侃要去广州,王敦反对并想杀陶侃,而王敦与应思远等荆州江陵的人物争夺权力的时候,则希望陶侃早点回来,毕竟王敦认为他比较熟悉陶侃,而周访虽然已死,周家长子周抚又比较听话。另外,梁州刺史甘卓是更加的听话,所以王敦希望陶侃回来。陶侃终于给朝廷批文可以做荆州刺史,可是甘卓和周抚却不乐意了,他们二人都想做荆州刺史,只是不好意思公开来说,要公开来说,当年一帮子聚在一起剿匪的弟兄还不都要炸开了锅。甘卓与应思远想搞好关系,通过应思远得到江陵人士的支持而得到荆州刺史的位置,但是应思远和王敦有矛盾,应思远打算到朝廷里去甘卓是支持的,而甘卓的心思仍然落空,甘卓心里恨上了王敦,认为这是王敦从中作梗。陶侃一直关注着江干的动静,虽然他人在广州一带,可是他心里洞若观火,知道如果贸然回来上任,就是会被王敦或者别人利用,他必须等到各方面的反应都对他有利,这才施施然地来到了荆州,那已经是王敦生病的时候了,他不用为王敦兵变的事情而表态,总算也是在王敦没有生病之前躲过了一场政治风波,至少他本人没有被杀头,不像甘卓,甘卓就等于是陶侃的一个替死鬼。

但是,陶侃年纪也大了,他和应思远两人一在江州一在荆州,两人的所在正好换了一个地方,本来是江州人士的到了荆州,本来算是半个或者就是一个荆州人士的应思远,则到了江州。陶侃虽然躲过王敦的兵变,但是他没有躲过苏俊叛乱,苏俊没有杀掉陶侃,但是杀掉了陶侃的儿子,给了陶侃一个沉重的打击。

那还是后来几年的事情,325年陶侃上表朝廷,让周光免去零陵太守的职务正式做寻阳太守,而宁州刺史的官职,则由朝廷批复下来,让杜弘一伙出身的尹奉上任。至于宁州方面的事务,则让周光已经提前移交给了尹奉。虽然周光没有上任宁州刺史,而是回去只是做个太守,但是这年头名分比不上实际来得只要,宁州刺史有名无实而寻阳太守则真金白银。江州重镇,水路驿站,乃是周家发家的地方,陶侃同样十分重视这个职务的,别人做了陶家周家两家都会很不舒服。

对于东晋来说,应该从王敦死后开始不久,朝廷就走上正轨了,这时候苏俊的叛乱也被打下去了,应思远、陶侃这等名将老了,不能管事并且数年中先后死去,朝廷里则是在他俩死去之前数年又换了新皇帝。

晋明帝司马昭在位不到四年去世,太子司马衍即位,号为晋成帝,这是326年,前赵与后赵正在中原准备决战,对于东晋朝廷无暇多顾。东晋朝廷得以生息,我周家,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发家有备,不断认识新的朋友,不断寻找到新的合作者。

琅琊王家的王导为首,比较开明,他们做朝廷大臣,却被?的人士嫉妒,王导只好下台,而接替王导领导朝政的大臣,换上了一家姓庾的人物,庾家是皇帝外亲,不管谁是皇族外亲,只要做得不好,他们就被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