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1 / 5)

士族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了政府的高级官职,但是士族本身的数量相当有限。士大夫虽多有妻妾,但子孙大多是庶出,在讲究门第和等级的晋代,庶出子弟在当时极受歧视,没有资格顶门立户,可入仕途的嫡子嫡孙数量并不可观。实际上,在很小士族人口基数上推行九品中正制度,等于在士族中取消了竞争机制。

这样一群纨绔子弟,上没有在朝廷结成稳固的贵族政治联盟,下没有在地方上牢固扎根,其投身*和皇族和寒族结成的联盟争夺天下,结果可想而知。

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但置身于这两个盛世中间的魏晋南北朝却带有明显的贵族化色彩。中国的历史在此曾有过短暂的犹豫,在集权化和贵族化两条道路间难以取舍,但最终还是走向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唐比之于汉,帝国中央集权的影响大大增强,此后集权倾向不断加剧,至明清成为古代中央集权的极致。为什么会如此?我们随后将在盛唐篇章里做详细的分析。

8

皇权的没落极有可能产生“精神自由”的土壤,晋朝的这种自由随处可见:寒石散的流行、玄学的兴起、田园诗的吟唱、字、画的书写……

皇权的没落极有可能产生“精神自由”的土壤,晋朝的这种“自由”几乎随处可见。

比如“寒石散”的流行,“寒石散”大多以矿石为基本成分,其中有一种以石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五种有机物组成,名为五石散,服用者最多。由于“寒石散”里含有毒素,服药后,身体忽冷忽热,药性发作时,浑身痛苦难言,精神进入一种莫名的恍惚状态之中,暂时超脱了尘世纷繁复杂的争斗。从魏少帝曹芳时期开始,以名士何晏为首,大臣王弼、夏侯云都热衷此道。许多人纷纷效仿,到东晋南朝时期,服石也就演化为士大夫的一种风气。士大夫们籍着挥发的药性,放浪形骸的做出种种荒诞无稽的举动来。

士大夫们明知“五石散”有毒,却为何还要趋之若鹜?一种看法是:士大夫们通过生理上的麻醉达到思想、精神上麻醉自己的目的,以避免政治*;另一种看法是:“五石散”的大量食用是士大夫们追求卓尔不群、精神自由的标志。

“玄学”的兴起也可看作是魏晋时代文人名士“精神解放”的一种标志。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在晋代依然是盛行的显学。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讨论有关天地万物为何如此存在和如此存在又有何根据的问题,是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哲学本体论。

当然,这种“自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真正的原因则是魏晋时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织、政治动荡,朝臣们的命运朝不保夕、文士对功名利禄避之不迭。清谈便作为一种远离时务的风气而盛行起来。它反映了文人名士对贵族政权的强烈不满及对自由的真正渴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贵族时代(14)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曾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年轻的陶渊明本来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他生活于东晋和南朝宋时代,曾做过彭泽县令,最终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挂冠而去,不再出仕。隐居于田园的陶渊明开始纵情于诗歌,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如“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生活。他被后人评价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开创的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受他的影响,宋代的山水画也从他的诗中悟到了美的真谛。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不但成了他那个时代的亮点,同时也成为漫长封建专制统治下一代又一代文人学士的精神家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