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8部分 (2 / 5)

下,就煽动了那么多的人造反,实在可怕。

叶枫若有所思地看着冯桂芬:“儒家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文化,从来没有严格组织过,道教、佛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过于讲修身,很少提及信仰,你说我们华夏是不是也要确立一种宗教性质的信仰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啊!”王韬也把目光投向冯桂芬,毕竟他可是新经学的泰斗,虽然很多新学理论都是叶枫提出来的。

“大人的意思,是发展一种儒教?”冯桂芬对此也未曾考虑过,也显得十分疑惑。

“儒教自然可以,但是关于教义是必须要很小心地选择的,可能还是一些关于普适性道德要求地,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儒教本身对文化的要求可能也有些高,对老百姓而言,还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叶枫也是偶然想到这个问题,一边思考一边说道。

“要说中国人的信仰,尊师重道,对于祖先地祭祀,这应该成为信仰中的一部分,最坚实的基础,同时以儒家经义为高端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

冯桂芬点了点头:“我明白大人的意思,首先祭孔,再祭祖宗,并形成一套严密的价值体系和仪式,将信仰根植到每个老百姓的心中。”

叶枫点了点头,又摇摇头,冯桂芬等人不觉得,他却感到祭祀孔子有些别扭,并不是说孔子不能祭祀,但作为神地话就有些别扭了,孔子也不过是先秦诸子中地一位而已。

不过这样的话叶枫可不敢随便乱说,这时代地读书人多是孔子的信徒,虽然说耶稣也能成神,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不是神,让一个学者成为精神信仰的话,似乎并不妥当。

因为不管如何说,一个学者某种学派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儒家是这样,古希腊也是这样,如果说因为尊孔而将其它文化扼杀掉的话,那么肯定是得不偿失,甚至是极其糟糕的事情。

叶枫想用祭祀天地来作为最高祭典,但这种方式,或者是其它办法,都无法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即便是炎黄代表的炎帝和黄帝也不行,因为他们没有留下教义,如果是编造的话,毕竟缺乏传统。

叶枫不得不承认,儒家和孔子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血液中,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知道夫子,知道论语,尊师重教。

叶枫想了很久,最后觉得还是祭孔祭祖宗,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传统的精神,才最有可能成为国民信仰。

不过在细节上还是会有一些改变,论语会作为唯一的经典,至于以后的儒家经典,譬如董仲舒的《春秋凡露》,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只是对论语的解释,是一家之言。

也就是说,其他人都可以就论语进行解释,譬如冯桂芬的新学,而论语作为一本古典哲学著作,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都是微言大义,包含很多朴素的道理,可以做很多引申,完全可以提炼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

当然,其中也肯定有一些不适合时代的文本,不过就算是圣经,也同样有许多这样的地方,恐怕也不是每一条都被人们严格遵守。

实质上,经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后,基督教的教义已经在很多时候成为一种道德信仰,很少再涉及具体的社会问题。

叶枫希望论语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将一些优良的传统传承下来,譬如对学习读书的重视,甚至对伦理的看重,道德教化等等,这些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需要的。

尊重儒家,其实最看重的是对学识的重视,所以也会强调诸子百家的学术,将其纳入华夏学术体系中,祭孔强调的是道德,而不是学术,学术上要百家齐放,信仰上则要重传承,要有共同的信仰。

冯桂芬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兴奋,他现在已经成为新经学的泰斗,如果能创建这样一整套系统信仰的话,那么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