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1 / 4)

打不到多少粮。再说,产出那点玉米也卖不了多少钱。上山采药材,山高路险,药材销路也不好,根本不能指望赚什么钱。

入夜,母子俩早早躺在了炕上。山里人家没有电视、收音机,因此都习惯早睡,免得点灯熬油浪费钱。清泉没有睡实,因为心绪不好,难以成眠,也因为担心母亲过于悲伤,身体有什么意外。半夜时分,母亲以为清泉睡着了,轻手轻脚地下了地。母亲到外屋后,翻箱倒柜找出平日里不舍得穿的衣服,又照着镜子梳头洗脸。顺着门缝,清泉悄悄看着,不知母亲夜半深更、黑灯瞎火的,梳妆打扮要干什么。虽然是简简单单地收拾,母亲的模样更好看了,真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四十八岁的她像三十岁刚出头的大姑娘似的,怪不得人称一枝花呢。

母亲收拾妥当后,对着镜子左看右看,似乎在自我欣赏中陶醉。突然,她把手中的镜子翻扣在柜子上,呆呆地一动不动。过了大约一顿饭时间,母亲突然转过身子,又从柜子中找出清泉父亲的遗像。向遗像深深鞠了几个躬后,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屋子。清泉不放心,担心母亲一时想不开,寻什么短见,便蹑手蹑脚地偷偷跟在她的身后。

穿过芦苇荡中的弯曲小路,母亲来到碧流边的码头。码头附近的河面上,点点渔火闪烁,河上渔家在夜钓、夜捕。河中央船上一根高高的桅杆,挑着一个写着“德”字的大红灯笼。碧流河上和岸边的人都知道,那是渔王徐世德的船。渔王在百里碧流河上威风凛凛,声名远震。有人说他是碧流河上的宋江,有人说他是船上人家的大头领。武林称雄的他,一身绝世功夫,半生忠义千秋,是个让山里人心服口服的好汉。他和清泉的父亲曾经是同门兄弟,从小都跟步云山云顶上清宫启运殿住持老师傅练功习武。因为清泉父亲年长几岁,为大师兄,渔王次之,为二师兄。就差穿一条裤子的磕头兄弟。听说,年轻时,师兄弟二人都看上了一枝花。武林重德,兄弟之间有情为重,自然是兄长为先,清泉爸爸娶了一枝花,渔王却始终未娶。父亲和母亲入洞房的那天晚上,师兄弟二人便分了手,不再往来。其实,当年威震步云山方圆数百里闻名的是“武林三杰”三兄弟。老大师兄是李清泉的父亲李穷峰,老二师兄是渔王徐世德,老三师兄是冯尽雄。三兄弟的师傅,那位启运殿年逾古稀的住持静空道人,传授给三个弟子的是步云拳。步云拳吸纳天下拳脚功夫之所长,行云流水,外柔内刚,自成门派。师傅言传身教一个“德”字,常说的是“君子进德修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常叮嘱弟子,要“德被四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有读过书的三位山民后代,虽然对师傅的谆谆教诲懵懵懂懂,但却知道武林崇德,师傅是希望弟子视德为性命,唯德是从,一辈子要守德!三弟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时,师傅驾鹤西去。三兄弟泪别下山,李穷峰尘缘未尽,娶妻生子,人生的选择是普渡众生,泽及乡里。还他担任了村官,成为一村之主;侠骨义胆的徐世德融入碧流河的万倾波涛之中,带领渔家兄弟们铺风盖浪,逍遥于急流险滩;辽阔的碧流河上,从此后便树起了渔王的义旗,响起了他那粗犷苍凉的渔歌;冯尽雄却一去不复返,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章 “忧”归故里(8)

母亲在岸边草丛中找到了一叶扁舟,划向河中央,靠近那条挂着“德”字大红灯笼的渔王船,李清泉愣住了,绝境中的母亲,难道是要……

清晨,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来了。颤微微的双手,捧着一摞用布包了不知多少层的钱,轻轻放在李清泉的枕头边。和那包钱放在一起的,还有几个金黄色的玉米饼。她什么也没有说,转身走到院子里,扛起一把铁锹下地干活去了。李清泉心里明白,那是吃糠咽菜的母亲留给他的盘缠、学费和路上吃的干粮。

始终生活在困顿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