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3 / 5)

的未来,雪白的风景淡淡浸在蓝色中,暗示婚姻回忆依然萦绕在她心头。

即使在较短的时间内,风格也能帮助叙事的进展。一场戏中,通常会有接触、冲突和结果的戏剧模式,而风格常会反映这一点:剪辑变得更显著,镜头也随着戏的进展越来越接近角色。好比在《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女主角和食人魔之间的几场戏,常以传统正/反打对话展开。以中景拍摄角色在摄影机的左边或右边。随着他们的对谈变得更激烈而密切时,摄影机位置移到更靠近两人,并微妙地移向动作轴,直到两人都直接注视镜头为止。

在《大幻影》中(参见第239~243页),风格就制造了情境之间的连接(镜头运动暗示了狱囚之间的团结),或强调了平行对应(以推轨镜头运动,比较莱芬斯坦的战利品与伊莱莎之间的差异)。稍后,我们会提到风格也可以加强非叙事性电影的结构。

然而,有时候,风格模式并不依附于电影的叙事或非叙事结构。风格本身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因为每个风格的技巧都有数个功能,因此,每个技巧即以不同理由引起分析者的兴趣。在图与图中,一个晒衣绳的镜头直切(cut)到客厅的镜头,成为场景之间的转场(transition)。既然我们并不预期在叙事电影里,会在场景之间有色块效果的景物,这个直切就还有其他吸引人的理由。这种引起观众注意的图形(色块)的变化,正是抽象电影的惯例。小津安二郎(Ozu)的《早安》(Ohayo)在这个风格上的选择,就从叙事的功能直接走了出来。但在这里,这个风格模式仍然继续唤起观众的期待,并将观众带入动态的观影过程。还有,如果风格的模式自行改变,我们仍需了解影片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以便显示影片结构是如何及何时形成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部分 电影风格(9)

第四步:提出这些技巧的功能以及形成的模式

Step4 : Propose Functions for the Salient Techniques and the Patterns They Form

在此,分析者必须找出风格在影片整体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摄影机运动是不是像《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参见第250~251页)的开场,延后故事信息的揭露是为了制造悬疑的效果?不连续性剪辑是不是像我们曾分析过的《十月》(参见第299~302页)一样,是为了产生叙事上的全知观点?或者,镜头的安排旨在让观众注意画面中的特别细节〔图,《神谴之日》(The Day of Wrath)画面中女主角安娜的脸〕?或者,使用音乐或噪音是为了制造惊奇的效果?

发掘功能的直接方法,是注意它在影片中对我们的观影经验所产生的效果。风格可以加强影片中情绪/情感的效用。在《群鸟》(The Birds)中,快速剪辑激起惊吓及恐怖的情绪,而《死囚越狱》中的莫扎特音乐,使得每天倒马桶的共同例行工作也变得高贵起来。

风格同时还塑造意义(meaning)。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要将单一技巧从脉络中孤立出来,像分析原子结构般地解析它的功能。如第五章我们曾提及,“高角度”(俯角)镜头并不一定表示“挫败”,反之,“低角度”(仰角)也未必表示“权力”。没有一本字典可以查出所有技巧项目的意义,相反的,分析者必须审视整部影片,了解技巧在其中的模式,以及它在 电影形式中的特殊效果。例如,在《大幻影》中,莱芬斯坦和伊莱莎的对比,是由于雷诺阿的平行推轨镜头运动而增加了它的意义。

意义只是效果之一,没有理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