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2 / 5)

,玄宗很容易识别出有许多是明显的谎言,反而令玄宗下定重要安禄山的决心。

只是玄宗用的太冒险,思路也略微有点偏差。“孤臣”是一把双刃剑,他最合适的位置是吏部,当检察院长最合适,但是用在军部就太危险了。

安禄山虽然大权在握、皇恩盛隆,但未必不战战兢兢。自己得罪的人太多,都纷纷在玄宗面前告黑状,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拿下。所以当一旦听说权臣李林甫对自己稍微不满意,安禄山就紧张地反手紧握着床说:“噫嘻,我死矣!”

李林甫死后,安禄山知道杨国忠虽然因妹得贵,但他玩弄权术,以及在皇帝面前的话语权都远不及李林甫,所以对他十分轻视,杨国忠因此对安禄山产生敌对情绪。

安禄山这孤臣当得并不轻松,尤其是杨国忠发动官员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安禄山要造反,还时不时出主意试探他一番。

正所谓“三人成虎”,玄宗耳朵边总是听到安禄山必反的言论,时间一长,难免有时也有些犹豫。安禄山察觉到了不妙,在天宝十三载的一次试探性的召回后,安禄山离开时京城时,快马出潼关,然后乘船沿黄河而下,命令船夫手执挽船用的绳板立在岸边,十五里一换,昼夜兼程,经过郡县都不敢下船。

第二十章 造反的理由(2)

终于在天宝十五载,玄宗再次要召安禄山回京时,安禄山没有再回去,而是起兵造反。

《资治通鉴》上说,安禄山因为玄宗待他很好,原本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实际上这更不可能。

玄宗临死肯定会向太子朝廷权力交结,他会想办法给下一任皇帝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子。而安禄山这种和谁关系都不好、还手握重兵的将领,对继任者来说是个不安定的因素,肯定是被清洗的对象。也这是说,无论玄宗现在对安禄山多好,但在他离去前,肯定会把安禄山拿下。

安禄山也一定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凭自己得罪的人,一旦丢掉权力、丢掉皇帝的信任,那么下场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不想丢掉现在的荣华富贵,那么只能在玄宗生前就起事。不过他或许没想这么早造反倒可能是真的,只是杨国忠等人数次想办法激怒安禄山,促使他反叛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安禄山被迫提前叛乱。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进行军事行动都得有一个大义名份。就像美国想攻打伊拉克,就得先说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理不正,则言不顺,安禄山又该以什么名义呢?

“清君侧”,这是历来造反最好找也是最佳的借口。

只是由于汉朝时第一个打出这个口号的军队,事实证明不是以“清君侧”为目的,而是不折不扣的叛乱。安禄山为了表示自己和吴王刘濞的区别,没有直接套用“清君侧”这一口号,而是直接以诛杨国忠为名反叛。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曰造反。第二天,太原、东受降城都上奏说安禄山反叛,玄宗听了很生气:安禄山是我大唐的忠臣,你们总是捏造事实诬陷他,当个忠臣就这么不容易吗?

(你丫用人不疑真是到了极致了)

汇报安禄山造反的加急奏表一封接一封,直到十一月十五日,玄宗终于认识到,这不是诬陷,安禄山真的反了。现在的玄宗是又惊、又怒、又惧,众大臣都知道安禄山造反已是蓄谋已久,此番前来,恐怕不易抵挡,不由都忧心忡忡。

大兵将至,朝廷内也有人得意大笑,此人是谁,难道是安禄山在朝廷的奸细?非也,得意大笑的人竟然是当朝执宰杨国忠大人。

莫非这厮疯了不成?也不是,而是他时常在玄宗面前打小报告,翻来覆去地说安禄山必反,玄宗总是不信,让杨国忠心中总是窝着一口气。现在安禄山真的反了,杨国忠感觉有种扬眉吐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