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4 / 5)

, 我第一次到了耶鲁校园, 古老的校园, 褐色的墙壁, 在白雪衬托下更显苍老; 但校园里学生打雪仗的一片欢声笑语, 彰显了古老校园的青春活力。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学生的T…shirt上那一行大字“SUCCESS IS NEVER FINAL!”

通过曹蕴和马征的对话, 通过他们对在耶鲁学习和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访谈, 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 耶鲁大学和耶鲁精神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同时展现给大家的还有中国学生的留学之路和他们的心路历程, 所有这些对于还在苦苦求索、 寻找留学之路的莘莘学子, 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尽管还很难用全面和深刻来概括这本书, 但这一定是一本真诚的书, 传达着每一个参与者的真诚心情。

耶鲁大学只有一所, 但通过我们代代人的努力,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很多大学变得比耶鲁大学更加有创造力, 也更加有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 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后代。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的每一所大学都能够变成中国学子、 乃至世界学子心中的圣地。

俞敏洪

。 想看书来

世界离你有多远——从新东方到美国(1)

曹: 在耶鲁, “新东方” 三个字名气还是挺大的。 还有两个名字和新东方一起在耶鲁流传, 你知道是谁吗?

马: 老俞?另一个不知道是谁。

曹: 我刚去耶鲁的时候, 每当我告诉别人我在新东方工作时, 他们的第一反应是: “老俞现在发财了吧?” 然后又问: “马征你认识吗?他以前也在新东方, 教GRE词汇的。 这人挺逗, 挺‘新东方’的, 能侃。”

老俞我认识, 但当时对 “马征” 有点好奇, 怎么大家都认识马征?呵呵, 你在耶鲁华人学生里名气挺响的, 你觉得这和你曾经是新东方的老师有关系吗?

马: 多少有点关系吧, 我觉得新东方对我的影响挺大的。 在美国, 碰到中国来的留学生, 第一次见面, 只要说起新东方, 马上有一个共同的话题。 大家回忆新东方里各种有趣的人和事, 距离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

曹: 你记得吗, 有一次两个负责研究生活动的中国学生搞了个介绍茶文化的活动, 我摆摊给大家泡中国茶, 当时来了很多中国留学生, 其中一个是中国学生会主席, 他管你叫 “马老师”, 原来你是他在新东方的词汇老师。 你刚来耶鲁, 不少人叫你马老师吧?

马: 还好, 偶尔碰到以前的学生问: “你是不是以前在新东方教过?” 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其实大家都是同龄人, 叫我 “马老师” 还真是抬举我了。 如果我讲的课能对他们的考试或申请有一点帮助, 就已经是对我的最大的鼓励了。

曹: 你申请来美国的时候应该正在新东方工作吧, 当时你们在新东方工作得怎么样?

马: 我是大三到大四阶段在新东方教书, 来美国之前是一边读本科, 一边在新东方兼职。 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来, 真是“忙并快乐着”。 当时的新东方还处于创业的状态, 让人感觉有很多可能, 很多机会。 人不是很多, 老师之间有很多交流, 老俞也经常和我们一起吹牛, 还带我们到康西草原骑马, 开越野车什么的。 当时新东方刚在上海和广州开分部, 北京的老师要坐飞机赶课。

曹: 我是2003年进新东方的, 那时候已经没有机会和老俞骑马了, 呵呵。 不过还是听到传闻, 说早年老师领工资都去老俞家, 老俞给个黑色垃圾袋, 然后他再亲笔写个领款条。 不少人都是冲着那 “鼓鼓囊囊” 的黑色垃圾袋加入新东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