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历史军事>去大明湖穿汉服还是旗袍> 第109章 旧瓶装新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 旧瓶装新酒 (1 / 3)

八月十五一过,各路将领和部落头人们陆续告别广宁。

繁华落幕,一片忙碌。

广宁城现在要集中力量抢收水稻。

最初,内地移民对辽王府带有强迫性的种植水稻是抗拒的,又要建大棚、又要育秧苗、又要移栽、又要除草、又要及时灌溉,还要及时起沟排水……

南方种水稻的工序比北方种植小麦和杂粮繁琐复杂多了。

好在华夏的农民也是现实的,看着沉甸甸的谷穗,丰收在望,家家忙碌并快乐着。

辽东军民上下,无不感谢老天爷的眷顾,感谢皇帝送来了英明神武的辽王爷。在内地饱受干旱之苦时,辽东却成功避过了春旱,仅靠一季秋收,就稳稳地超过了内地一年两季的收成,还不用交税,顶多帮王府官军多干几天农活。

原来被中山王徐达强行从辽东迁到北平和山东的一些汉民,听说辽西大丰收的消息后,一传十、十传百,开始陆陆续续返回辽东。

大量内地灾民首先涌入辽西走廊,需要安置。朱植就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他们帮助驻军进行秋收,获得粮食。

有些人就开始在凌海、广宁野外搭起了窝棚,打算不走了。于是一些叫张家窝棚、胡家窝棚、李家窝棚的临时村子就这样建了起来。

辽西走廊从最初的凌海、广宁、懿州、义州等几个孤零零的军事化屯点,由内而外,开始丰满起来。

眼看马上要进入农闲时期,朱植也在总结大半年来经营辽东的经验,着手落实辽东各卫的军事整编工作。

按照大明卫所编制,一般一卫下辖五军共五十个百户,每个百户一百一十二人,每卫共计五千六百人。

但这种编制并非绝对,也有一些特殊卫所比较特殊,比如像广西的驯象卫达到惊人的两万余人。更多的卫所因为存在士兵逃亡和吃空饷现象,兵力不到五千人。

而且即使按照常规编制,这五千六百人也不准确,每个卫所总有一些军官和参谋辅助人员没有计算在内。

尽管如此,辽王考虑到刚穿越来不久,要求张石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尽量保持低调。

他对张石说道:“无论你怎么改革,每卫人数要控制在五千六百人以内,尽量用旧瓶装新酒,免得刺激朝中的言官们,授人以柄。”

在辽王这一指导思想下,张石负责的广宁中护卫和广宁左护卫首先成军。

每卫分为前、后、左、右四军,也就是四个团。每军分车、步、骑兵三个营,相当后世的团。中军缩为亲军营,由卫指挥使直接掌握。

每卫共十三营,每营统一下辖四个百户,也就是四个连。每个连下辖三个总旗,也就是在三个排。每个排三个小旗,也就是三个班。

这样,王府护卫在编制上已经比较接近火器时代的旅级编制,却没有突破大明卫所编制的总人数。

广宁中护卫以火真的前军和盛庸的右军为基础扩编而成。指挥同知张石带领左、右两军驻防在王府旁边,保护辽东的大脑。指挥佥事盛庸带领前、后两军在双辽城屯守,监视新投降的阿扎失里为首的翁牛特蒙古部众,顺便执行向西辽河蛙跳任务。

朱大能的广宁左护卫由平安的后军和朱大能在沈阳一手训练的新兵扩编而成。

可别小看朱大能的新兵,其中骁勇善战的林中部落百姓占了大半,又和女真人在沈阳以东打了好几架,场场KO对手,战斗力甚是强悍,光俘虏就超过了一千人,让辽东最为头疼的造反专业户勃罗哥,就是被朱大能俘虏的。

不过,这广宁左护卫的防区却护到辽河东边的沈阳堡去了。

尽管朝廷还没有批准辽王的辽东经营方略,辽王还是按后世的眼光,准备渐渐把辽东的大脑移植到沈阳去,顺便在辽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