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4 / 5)

睛,和四眼就没区别了。

贾主编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以偶尔也会犯些低级错误,比如把USB接口篡改成UBS接口,有一回他叫李小白拿只“乌”盘到他电脑上拷几个文档,李小白摸不着头脑,半天没弄明白主编指的就是U盘。

其实选稿比约稿省了不少麻烦,编辑和校对也非常简单,四眼很享受这种安静的劳动,李小白却嫌不够热闹,自己积累的作者“资源”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对那些文友夸下的海口也没了着落,最多偷偷让朋友们把以前发过的东西打个包发过来挑挑,若有能派上用场的,好歹多赚一笔小钱。

所以,李小白特别怀念自己大三时在老家县城报社实习的那些日子。

李小白在报社做的是实习记者,报社不给补贴,拿的是稿费。

刚到报社时,他还比较幼齿,每天起早摸黑,四处跑新闻,哪里着火,哪里食物中毒,哪里有人跳河,哪里有民工讨不到工资,总之,哪里有事就往哪里奔,做得辛苦不说,见报率特别低。

第71节:洗洗睡吧(71)

李小白跟的责编姓刘,李小白称他刘高人,因为刘高人不但人高,而且是报社的资深编辑、前辈高人。

李小白很羡慕坐在办公室里不用风吹日晒的刘高人,刘高人说报社的编辑没什么好,记者才吃香,他是因为肝不好,才从记者转成了编辑。

刘高人偶尔心情好,给李小白指点迷津。

刘高人说,写新闻其实很简单,有政治的敏锐性就行了。这里头还要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新闻,应景就可以了。

比如每年3月份就有诸多的热点,5日要学习雷锋好榜样,8日要关怀妇女,12日上上下下植树忙,到了15日就要关心消费者权益了。如此类推,一年365天,就有一大堆的年节可以报道,今年用了明年还能翻出来再用,就跟写个人工作总结差不多。

新闻写到高级阶段,就要配合当前时期的热点,巧妙地把日常的所有小事都戴上高帽。

比如按惯例搞送医下乡活动,本来没什么稀奇,但要是按上喜迎北京奥运会的主题,那就不是一次简单的下乡行动了,不算日常工作的范畴,而是为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专门下的乡,意义非凡,功盖千秋啊。

李小白茅塞顿开,再写出来的新闻就频频见报,毫不费劲了,有时候甚至足不出户,也能写出有模有样的现场报道,工作轻闲了很多,就有时间泡在刘高人的办公室打屁唠嗑。

做记者的快乐远不止于此。

李小白最喜欢的是那种被行内称之为“肉骨头”的有偿新闻,其实这个比喻的意思不太好听,说的是需要宣传的单位得扔根肉骨头出来,记者才为你叫几声宣传宣传。李小白并不介意,有骨头啃总比喝西北风强。

李小白后来听说其实他们报社的正式记者底薪也只有六百,全靠自己跑新闻拿稿费,所以他们啃起肉骨头来也不遗余力。但凡有单位搞仪式搞活动主动邀请媒体时,大家都是争先恐后的。

有时,主编一天接到好几个邀请电话,记者忙不过来,实习记者也能跟着沾光。说是采访,其实资料都是现成的,主办单位会给来采访的记者每人一只信封,说是统发稿,其实里面还装着几百块现金,这便是喂客的“肉骨头”。

第72节:洗洗睡吧(72)

主客心照不宣,这是媒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不算潜规则。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记者有时候也挺费力的。李小白就有过这种体验,有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什么的,听了半天实在没啥可写,但啃了人家的肉骨头,不叫几声也不好,只好发条导语式的新闻,跟小学生造句差不多。记者有时跑新闻回来,互相打声招呼,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