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飘摇惊喜的问。
“真的!”老奶奶又摸了摸飘摇的头,对他笑了笑,说。
“谢谢,谢谢奶奶!”飘摇一溜烟跑回到妈妈的跟前,把五角钱还给了妈妈,像个得胜回朝的大将军似的。
“不要钱,老奶奶送给我吃的!”飘摇对妈妈说。
“不行!那怎么行呢?”妈妈拉着飘摇的手,回到老档口前,硬是给老奶奶塞了二角钱。
“大妈,钱您得收下,买点柿子挣钱也不容易啊!”妈妈对老奶奶说。
“这是我自家柿子树上结的,送给孩子吃一个没什么!”老奶奶说。
“那也不行,不要把孩子从小惯坏了。”妈妈说。
妈妈说完拉着飘摇的手回到自家的小店里。
“摇摇,我们家里是难了点,可别人恐怕也不容易啊!给你说这些,你不会懂的,你还小。”妈妈轻轻地对飘摇说。
飘摇手里拿着刚买来的稀红大柿子,眼睛望着妈妈,实际他明白妈妈话语中的意思。他对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有些后悔,他呆呆地站在店中不知怎样对妈妈说才好。
“吃吧,摇摇!”妈妈说。
飘摇听到妈妈这句话,他狠狠地咬了一口柿子,柿汁从嘴角边流出。然后,飘摇将咬了一口的柿子递到妈妈的嘴边。
“摇摇,妈妈不吃,你自个儿吃吧。”妈妈用手擦掉飘摇留在下巴的柿汁,说。
“妈妈,我今后不吃柿子了。”飘摇委屈地哭了,说。
……
第四章 相依为命
飘摇和妈妈相依为命,其实他心里知道妈妈非常疼爱自己,妈妈几乎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飘摇,以弥补儿子童年的不幸。
那时,飘摇上的是县城里最好的学校。
飘摇来到小镇的第二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那是邓小平做出的最伟大的决策之一。“地富反坏右”的子女都可以上大学,妈妈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
“要好好念书才能有出息,才能走出小镇,走出大山。”妈妈对飘摇说。
“山的那边有什么?”飘摇问妈妈。
“山的那边有大海。”妈妈说。
“那,大海的那边又有什么?”飘摇又问妈妈。
“大海的那边有你长大以后要去的地方!”妈妈说。
那时,心中的大海的那边就是飘摇梦中的理想和天堂……
飘摇从小聪明好学,喜欢画画,妈妈就请了一位老画家给儿子做家教,那老画家飘摇按当地的习俗称呼他为“师傅。”
师傅姓黄,名求生,字生寿,生于戊申年一九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他年轻时曾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在的中央美术学院)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一九二九年师傅毕业于北平艺专西画专业,他与李苦禅同学,后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中国画。他曾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老一辈绘画大师。湘西解放后曾任过小镇的镇长,县文化馆的馆长。文革时期被右派打成黑画家,此后他隐居在小镇郊区偏僻的小村落,不为名不为利,两袖清风。
师傅七十高龄,削瘦,中等身材,特别和蔼可亲。师傅解放前就认识飘摇的外公李世南,而且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师傅把飘摇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一样耐心地教育。飘摇从小称师傅也叫爷爷,他不但从师傅那里学习了坚实的绘画技巧,也学会了人生今后做人的道理。这位师傅就是飘摇后来能考上大学美术专业的启蒙老师。
师傅解放前就是湘西一个著名的佛像雕塑家,许多寺院庙宇的佛像菩萨像都出自他之手。据年老一点的人说,师傅雕塑的马,非常逼真,和活马一样,你把活马牵来,活马都会对着雕塑的马嘶鸣不停。师傅不但画画得好,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