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3 / 5)

该取代伏案阅读或捧读,还有很多人需要那些发散着淡淡墨香的纸质书,那也是一种方式,而且伴随着一种思维方式,笔者就是这样,举凡看一些必看的重要书籍,就一定要买来或借来看,而时常在图书网站上浏览的往往是带一些消遣意味的书,权当是一种休憩,有时候看过几十面,竟不知到底看了什么。

鲁迅先生说过有一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方法,就是有的书拿过来看看扉页、目录、后记什么的就放下,有的再看看序跋什么的,总之可能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翻过一本书,但好书还是会留下深刻印象的。笔者去书店时往往如此,有的书很重要但又不必要一定买回家去,于是就那么“随便翻翻”就算是“占有”了,有一种愉悦和满足感。再说,读书人口袋里的银子往往不那么富余,也只能如此“阿Q”一回。

这一点在图书网站上就好办多了,有那么多的书可供选择,只需手指头动几下,就一切OK,可以说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但是,对于我还是找不到在书店里翻书的那种感觉,为甚?是闻不到墨香么?是感受不到份量么?天知道!

话别跑题,书归正传,借着世界读书日,抱怨做书难,仔细想来好书还是有人看,不管是网上阅读,还是释卷捧读,要想卖书不难么难,就要努力去做好书,人们愿意买又愿意看的书就是好书,抱怨无济于事,感叹只能空余恨,还是想方设法做好书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年人均读4。5本书是个啥概念

几天来一直关注着成都书博会的资讯,尤其需要了解现如今哪一类书受读者青睐,那些书在市场上走红,那几本书受到读者追捧,作为一个读书、写书、编书的人,这是起码要做的功课。

可是,网络上一条“我国国民每年人均读书本,仅为日本1/9”的信息让我改换了注意力。这条信息还列举了周边国家以及法国、以色列国民年阅读量的数据与之对比: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不比不知道,如此比对之结果令人汗颜。据悉,这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全民阅读调查的结果,并在本届书博会上公布。

前些日子曾写过一篇博文,引用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本,相差100倍。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感到羞愧。

再往前些时日,我还写过博文呼吁设立国家读书节。现在,有不少地方设立了读书节或读书月,并每逢世界读书日举办多种多样活动,为引导人们多读书而不遗余力。然而,效果似乎不怎么看好,所谓“全民阅读”看来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权威人士指出,阅读应该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方法。民族要发展、国家要振兴,全民文化素质必须提高,必须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基础工程和国家工程。

人显言贵。但愿有更多的人听招呼。

最后回答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即年人均读本书是个什么概念?简言之,国人已经富裕到没有钱买书的境地,忙到没有时间看书的地步,令人唏嘘,令人叹息,还能说什么好呢?

国庆假日读书感悟心得分享

国庆假期有一个粗读精读10本书计划,假期过半读书过半,而且超额,3天读完6本书。尽管从10月4日期开始加班,但完成既定计划还是有保证的,因为假期还有三天半,只是边读书便抄下来的几处文字和些许感悟急于与博友分享,便如此这般写下来了。

001。理想体现于精神状态和气质

伏尔泰说:“追求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本能。”然而,现今社会多强调“食色性也”,亦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