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3 / 4)

,父母们说出来时心里想的是为孩子好,但事实上却有可能就把孩子的手和脚乃至心和感觉都捆绑住了。像很多根无形的绳索——不让孩子看,不让孩子说,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去感觉,不允许孩子表达伤心、难过等情绪……这些渐渐地把孩子的身心越缚越紧。父母们在说这些绑缚性话语的时候,因为是无形的绳索,不易看见、不易觉察。

我们想象一下某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

父母喜欢这样表达对孩子的“帮助”:孩子啊,你必须这样,你必须那样,你不要这样,你不要那样,你要听我的,我是为你好……这些话语的背后往往隐含了绑缚的模式,而这些话语在孩子身上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结果呢?我们看一看。

孩子从小,是不断地听着父母重复着这样的话语长大的:

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父母会说:孩子,不要乱看!妈妈让你看这个,其他的不要看啊,听妈的话就是好孩子。

孩子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父母会说:乖,不要乱说话啊,大人说话别乱插嘴。你要听妈妈的话,按妈妈说的做,妈妈喜欢乖孩子。

孩子想做家务,父母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啥都有了,这些事别做,妈都替你做了。洗碗、扫地,都别做,这些事情妈妈来代劳了。听话,你只要好好学习,什么都有了。

孩子要交朋友,父母变色:不要跟学习不好的人来往。要听话,你长这么大了,要自重,别乱交朋友。现在坏人多,妈走过弯路,妈不想让你出门。

孩子要去爬山,父母很是担忧:不要去爬山,爬山会有危险的。尤其现在外面的社会那么复杂,在家里不要出去。

孩子考大学填报志愿,父母急着插手:报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吧,有时候找不到工作。妈是知道的,你得报一个好找工作的、有前途的。你知道我是为你好,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有经验,妈是为你好,真的,以后长大你就知道了。现在你不开心没关系,长大你就知道了,你要报这个我想让你报的专业。

孩子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找了半年找不到,父母看不下去了:你说我怎么养了这么一个笨蛋孩子,到现在了工作找不着。你都二十几岁了,还在家里头,我们工资也不高,怎么养活你?我们将来总要比你先走一步的,你那么大了,总要自己独立的。去,找工作去!

绑缚还是帮助(2)

……

在这样的成长经历中,孩子的眼睛被绑缚,不能看;嘴被绑缚,不能说话;心被绑缚,不能感觉;双手被绑缚,不能做事;双脚被绑缚,不能走路;头脑被绑缚,不能思考;全身被绑缚,行动艰难。久而久之,孩子睁不开眼、张不开嘴、用不了心、动不了脑、甩不开手、迈不开腿,没法向前走了。他手足无措,心里感觉悲伤、难过、辛苦、无奈。孩子很想把这一条条一道道捆绑着自己的温柔的绳索都扯掉,挣脱这些束缚。

想象过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我们每个人都会深深地震撼。

孩子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感受会是怎样的呢?有力量吗?有自信吗?敢走上社会吗?答案可想而知,都是否定的。是啊,没有任何本领、没有任何自信,孩子哪里有力量出去,哪里敢出去,又能去哪里呢?

在现实中,很多孩子是这样长大的。今天太多的孩子,是被绑缚着长大,最后一步都迈不出去了。

我们想当然地就认为,当孩子的生理年龄长大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自然就应该独立了,他自然就应该能干了,而常常忽略了在二十岁之前我们对他的培养和锻炼。

父母们温柔的绳索是多么的残忍。常常追求对错不顾效果,怕却怕的是,孩子连问题都没有问,父母就已经自作聪明自告奋勇自以为是地给出标准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