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就是相当地郁闷了。
但是在这里不一样,陈星已经是确定了这件瓷器就是哥窑,当然可是近距离的欣赏一下哥窑瓷器地魅力了。
而且可以摸摸这个小挂件,试验一下自己的手感。在博物馆里面可是有玻璃罩的,你想摸都摸不上。
这个哥窑的瓷器可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拥有的宝贝。因为这个哥窑也不是一般的窑口。
陈星在一旁解释说:“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大哥的窑口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
传承到今天,便是当世奇珍了。这个有关哥窑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这个记载也就是说明了现在的五大明窑其实在当时是六大名窑了。
柴窑也就是那汇总雨过天晴云破除,诸般颜色作将来的高明瓷器。天知道柴窑为什么后来被砍了下来了。
这件哥窑瓷器虽然是真的,但却是碎片,无法体现出来哥窑瓷器的全部特征。
首先,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
这一点这个碎片上还能够看的出来的,但是紫口铁足这样的特征当然就不可能在这个碎片上显现的出来了。紫口铁足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瓷胎满釉器有“紫品”而无铁足。现在市场上流传的所谓的紫口铁足这样的哥窑瓷器,可以说是十之**都是赝品。
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正好是相反的。
这一个特点在鉴定哥窑的瓷器的时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判断地依据。
其次,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
单一的也不是没有,但是极为少见。
哥窑瓷器地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的诸般颜色。
哥窑瓷器的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作假的人也是往往的利用了这一点的特性来制作赝品,因此在观察者一点的时候应当是特别地注意。
很多人被忽悠也是因为这一点。无论是金丝铁线,还是紫口铁足,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一些特征,因此是非常的容易判断的。但是这釉面上的这层光泽。那却是不好判断的,这个需要很多的经验才成。
而哥窑的瓷器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
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因此有钉痕或者是有圆饼痕迹地,都有可能是真的哥窑,当然这个也是仅仅而已。
再次,哥窑的底足也颇为特别。其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
我家就有这样一件哥窑地瓷器,要是有时间到北京的话,我可以让你们看一看。
最后,就是哥窑最主要而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这是一个经典。陶瓷界的先辈孙瀛洲先生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地一条线索。”
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