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部分 (3 / 4)

,由于处理措施不当造成当地百姓极大的不满,因此被革职。第二件事是回纥诸部的可汗归顺大唐以后,分别被授予侯爵和伯爵,府邸分别迁往长安、河间、云州等地。另外在草原之上兴建了三座城池,分别设立都护府。都护府设都督一名,每府设常驻兵一万两千人。草原之上的所有事物,都由这三座都护府的都督全权处理。至此,回纥原有的土地全部归为大唐所有。

李恪此番对回纥的作战,也并非什么都没有获得。虽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励,但是达里诺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全部划归到营州大都督府的统辖范围之内。另外,北宁府俘虏的那些个回纥将士,以及他们所属的部落,尽数划归李恪所有。这就意味着李恪治下多出了十数万接近二十万的人口,以及近五万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青壮。

此番朝廷并没有给李恪手下的将士封赏,不过拥有开府资格的他,本身就可以分封四品以下的官职,而且只需要把结果上报朝廷,便可以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再加上在离开麾下任职,原本就要比朝廷同等官职的收入要高得多,所以李恪麾下的将士们,到时并没有就此事产生任何的不满。

除了这两件事以外,还爆发了两场战事。其一,靺鞨诸部已经归顺朝廷的诸部,和不肯归顺大唐的诸部,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导致了大范围交战,交战双方出动的总兵力超过五万。交战之初,归顺大唐的一方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所以并没有主动提出让李恪帮忙,而李恪由于刚刚结束对回纥的作战,士卒们需要休养生息,所以也就没有要求参与其中。

其二,朝鲜半岛上烽烟再起,高句丽和新罗以及百济三国战在了一起,三个国家相互之间都在开战。具体起因已经不可考究,但是却打得非常的热闹。按说三国交战,应该有两个国家结盟,联合到一起去对付另外一个国家才对,谁知他们之间不但没有结盟,反倒是乱哄哄的打成了一锅粥,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同时与另外的两个国家作战,这令李恪得到消息后惊诧不已。

第八十七章 李恪的算计

第八十七章李恪的算计

刚刚踏实下来三个月的李恪,一听到有战事发生,心思不由得又变得有些活分。有战事就意味着有机会挣到大笔的财富,但是这一次的战事,貌似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靺鞨诸部之间的战事,似乎很难从他们那里挣到钱。归顺自己的那些个部落,自己如果挣他们的钱,有些于心不忍不说,还容易令他们产生怨恨,没有归顺的一方,穷的要死不说更加没有道理去支持他们。

看来只能把目光转向朝鲜半岛上的交战三方了。可是应该怎样从中获利比较好呢?是提供军火比较好呢,还是派出雇佣军比较好?派出雇佣军的话,容易造成战场局势的转变,很有可能会令战事进程加快,这样一来对与自己就没有什么好处了。还是提供给他们军火比较好,而且是三方同时提供。嗯,就这么定了。

想到这里,李恪立即派出使者前往交战中的三方首都。要想让这场战事持续下去,首先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实力对比,然后再根据实力的强弱,把售出军火的种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得三方的实力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差距,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左右逢源,从中获利。

使者们前脚一走,李恪便下令兵器营全力制造各式兵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一批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能加装大唐的印迹,同时还要让这些个装备看起来不是大唐所生产的,最好给人一种四不像的感觉。否则的话,一旦被交战三方知道自己正同时向三家销售武器装备,自己肯定无法再继续挣钱。

再说,如果他们之间的战事早早的便结束,就达不到消耗他们三方国力的目的。大唐与他们之间迟早会刀兵相加,他们之间的内耗越严重,到时候大唐获胜的也就越是轻松。单单是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