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今。在校期间,先生乃是学堂的副总教习,学生如何敢在先生面前托大称兄?”。
没想到在距离祖国万里的地方,也能遇见学生,虽然不是自己亲手教授的他们的老师”是自己在经世大学的学生,这么算来,他应该是自己的徒孙。这也够让人惊喜的了。两人先是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峥嵘岁月:紧接着,孙元起又以师长的身份,仔细询问了在英国的学习情况。之后,才问李复几道:“泽民,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吧?”。
李复几笑道:“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回国,想和你道个别:第二件则是星枢兄想拜访你”托我做个引荐。”。
“我昨晚上才到伦敦,你们打听我的住处”耗费了一大番功夫吧?…”
“呵呵,那倒没有。事实上简单得出人意料,因为打开今天早上的报纸,就能看到你下榻这家旅馆的消息。”。
“有这等事?”。
俞司奎这时插话道:“先生,您可是继1847年赫谢尔之后,六十年来第一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在科普利奖设立近二百年上,也是第六位获得两次的科学家。;
如果从国籍来说,你更是外国人中获得两次的第一人!所以,伦敦各大报纸都竞相报道”事无巨细,包括你抵达的时间、下榻的旅馆等等。”。
“呃………”没想到,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报纸八卦的对象。
“我的导师对我说,凭您在科学领域的卓绝贡献,获得两次科普利奖章完全是名至实归,不会任何人嫉妒或不满。假如你的理论得到更多地证实,甚至可以打破德萨吉利埃的记录。”。俞司奎继续说道。
作为牛顿的助手、物理学家、牧师,德萨吉利埃(johntheophilusdesaens)先后在1734、1736、1741年斩获科普利奖章,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最大的赢家。他的获奖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都没人打破,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人打破。�1�7
师徒几个在此自吹自擂,传出去会不会让人笑掉大牙?
孙元起一阵恶寒,连忙转移话题:“星枢,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是这样的”。俞同奎连忙答道:“众所周知,现今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泰半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而反观欧美之所以科技昌明,背后离不开各种学术团体强有力的推动。譬如英吉利,早在1660年便组织建立了皇家学会,各种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也在十九世纪中期纷纷成立。就拿化学团体来讲,英吉利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法兰西化学会成立于1858年,德意志化学会成立于1868年,美利坚化学会成立于1876年,连我们邻国日本,也在1878年成立了自己的化学会。我等在欧洲学习的游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术团体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便动议组织中国自己的化学会,以促进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
俞司奎一边说”一边从身上掏出几页纸,递给孙元起:“今年夏天,游学法兰西的李景稿兄最先提议成立化学团体,先后得到游学法、英、德、比诸国的同仁支持。最初,组织准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后来一想,中国化学无论从研究业绩还是从国内外名望来说,先生都不做第二人想。我们几个后学末进在欧洲组建“中国化学会”自称会长、书记”别说不服众,要是被国人知道,该笑话我等是于无佛处称尊了。所以大家决定改称“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并准备于本月万日在伦敦召开成立会。
“十月份的时候,听闻先生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大家不胜喜悦,准备等您到欧洲后和您联系,邀请您出席会议,商量成立中国化学会的事。
只是我等一直未曾见过先生,无由拜见。最近获闻泽民兄和您颇为熟捻,所以特地请他介绍,前来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