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2 / 5)

三国时的蔡邕是怎么死的?不就因为他爬在曝尸的董卓身上哭了一场,惹怒了王允同志?老魏的上表请求,展示了他不忘旧恩的高蹈人格姿态。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打量魏征,正确看待他历史上变来变去的节,从人性内层,更为公允地看老魏同志是“识时务”,还是“投机”。著名的老宣在他同样著名的疯话里,发表过这样的宏论:后汉的司马徽说,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这句话常被一些投机的人与趋时或盲从之辈误解。要知道投机不是识时务。趋时与盲从,也不是识时务。识时务是知所当行,抱定一个正大的目标、合理的见解,应付当前所发生的事务与时机。

从敌营中走来的老魏,赢得小李的信赖和尊重,恐怕很有这方面原因。

在贞观一朝,作为重要的臣僚,封德彝同学的全部使命,似乎就是捧哏老魏,比衬对方英明。作为配角,他的出镜率颇高。

又到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征兵季节,唐太宗谴使点兵。封德彝上奏,中男(十六七岁的男子)虽然年龄还未满十八,但身材高大壮健的,也可以征入军队中。太宗同意了。按照程序,即将颁发的圣旨要经过魏征担任给事中的门下省作审核。

门下省主要职责是校勘帝命,审批百司奏抄,打印并抄报有关部门,从文字上为即将下行的诏敕把把关。给事中是门下省的日常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审读奏抄,在审读中,发现尚书省报请施行的行政决议有不符合法令规定的,驳回重拟;发现中书省起草的圣旨中有纰漏和谬误的,可以打回。

给这种部门下个定义,应该是十个字——看似很重要,其实小玩闹。

这道敕旨走到门下省时,如果遇到的是别的给事中,无疑都会轻松放行,但恰恰遇到的是老魏。老魏大摇其头,坚决不肯在上面签字。于是,敕旨被封还了上去。

这件事情是皇帝亲自点头同意的,门下省你们捣什么乱?所以,中书省再次把敕旨交回门下省审核,固执的老魏还是不肯签署,仍将它顶了回去。

如是者四。像玩一场无聊的踢毽子游戏。

这还了得?一个小小的给事中,竟然顶着皇帝的明令拒绝签署办理。李世民觉得这有点意思,所以他没找门下省的部门领导训斥,而直截叫来了老魏。

太宗问:身材壮大的中男,有很多人其实已经达到入伍年龄,无非是为逃避兵役,压低岁数,谎报年龄,征调他们本来就很合情合理,你怎么如此固执呢??

老魏答:治军在于御兵之道,而不在于人数多少,陛下只要挑选勇猛健壮的,以正确的统兵方式统帅他们,就会战无不克,又何必多选细弱之人徒增虚数呢。况且陛下你老说,要以诚信来治理天下,使臣民都没有欺诈之心。现在,你才即位没几天,可已经失信于天下好几回了。

李世民愈发觉得有意思,愕然问:朕怎么就失信了??

老魏答:你刚即位时下诏说,百姓欠官家财物全部蠲免,而有司认为欠原来秦府的东西,不算官物,还是征督如故。陛下你是从秦王升为天子的,秦府财物怎么能不算是官家财物?你还下诏令,关中免租调二年,关外给复一年。可是紧接着你又敕旨说,交纳的人已经很多,从来年再开始免税。刚刚发还就又重新征收,百姓不可能没有怨言。再者说,陛下所与共治天下的是那些守宰,平时诸般事情都对他们委以信任,怎么独有征兵这件事你怀疑其中有诈,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

唐太宗听完,龙颜大悦。“原来朕以为你太固执,怀疑你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政体,诚尽其精要。法令不能令百姓信服,他们怎么会服从遵守,天下怎么能治理呢。朕过深矣!”

于是,太宗不再征兵中男,而魏征则喜洋洋抱着奖品——一个金瓮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