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0部分 (3 / 5)

哈哈哈哈……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要是没有把握的话,我哪里敢到浙省去撒野?!”梁三平对着姜立哈哈一笑,道:“放心吧,按照规划走没有出错的话。就行了。”

梁三平要做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丝绸。浙省丝绸自古以来就是名品,从古至今丝绸业都异常发达。甚至浙省首府一直皆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

《越游便览》载:“绍兴西北华舍,为绸机荟萃之区,亦即绸市集中之地,出品为纺绸、线春。下坊桥则多织花素贡缎,质细而韧,物品优良,行销全国及南洋各埠,厥数颇钜。”

在被发掘的良渚文化区域内,甚至也发现了丝绸。这奠定了浙省丝绸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出土的丝织品残片,是先摷后织的,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丝织实物,这块距今4700—5200年的丝绢堪称“世界第一片丝绸”。

当然,国外的学者们处于某种心理向来是不肯承认这个事实的。他们肯承认的,只有大汶口文化时期出土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的丝绸织品。

历史上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

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这项技术在古代仅有中国拥有,而中国一度也禁止这项技术外流。不过,极为高昂的利润让很多人铤而走险。我们大约可以把这件事情看作是现在的专利侵犯。

比如朝鲜半岛地区,他们是在当时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于西元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随后前500年-前300年西域和田河流域也实现了养蚕。

第八百九十九章见陈乾,叙旧事

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几位为东罗马帝国皇帝工作的僧侣将蚕种放在中空的手杖中,私自从中国带出,并辗转到达君士坦丁堡。

当然,我们现在可以根据这个痛骂将技术和蚕种提供给他们的人乃“国之奸贼”。顺便在老外说专利的时候,告诉他们。他们祖宗就是从中国窃取养蚕技术的。

但即便他们获得了这些技术,依然没有办法大面积的发展。桑蚕发展的最好的地区,依然是在中国。尤其是在苏杭。在古代中国,我们最为重要的几项出口商品就是丝绸和茶。

西南地区的茶马古道,从中国西南一直延伸到了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当时的古人大批量的出口茶叶,换取马匹。

而以苏杭为代表的丝绸,在当时则是无比贵重的商品。即使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丝绸编制技术,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但也仅仅是为皇帝服务。

当时拜占庭所有的土产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材料也能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卖到市场上。是以,他们所产的丝绸一方面极少另一方面则是质量与苏杭丝绸没有办法相比。

“现在浙省还有着大量的丝绸厂,丝绸也一直都是浙省出口的拳头产品。但在推广方面,他们却没有做到太多的成效。”梁三平笑着对姜立道:“在这点上,我们倒是可以做些文章。”

“此外,江浙地区的水产、金华火腿、枇杷……等等,都是不错的节点。做好的话,完全可以行销到国内其他地区。”

在这些事情上,梁三平已经做了完整的规划了。他首先是把茶叶做起来。做高端茶让浙省看到希望。毕竟其他的产业,产生的利润会慢一、需要的时间也长一些。

“我还准备看看稻田养鱼能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