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部分 (1 / 5)

《十面埋伏》乃是帝释天前世身在华夏时的十大古曲之一。在前世,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华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这一篇章,其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乐曲共分三章,第一章又分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四部分。充分的将大战之前的那种紧促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表达出将士威武的气派,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闻听者,无不崩进了心神,随着那一声声琴音,连血脉都要沸腾起来。真如置身在战场当中一样。

而第二章,又分为:埋伏,小战,大战三部分,充分的将埋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的场景,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之景,乃至是生死搏杀的景象。将战场上的种种景象彻底的勾勒出来。

至于最后一章,却是显得悲壮无比,俨然是穷途末路。

一节扣一节,节节相连,简直是紧促无比,当真是古今战场杀戮之曲中首屈一指的名曲。

在跟琴心学琴的时候,帝释天至少并没有听到这个世界有《十面埋伏》这样的名曲,曲子,还是他从前世听过原曲,加上如今的琴艺造诣,硬生生自行推演出来的,可谓是紫金大陆从未有过的曲子。

但这琴音一起,就已经能看得出《十面埋伏》的不凡。

琴音波澜起伏,列营,吹打,从指间如流水般呈现出来,在同时,浮云舟俨然也已经靠近了南蛮,在虚空中,已经可以看到南蛮熟悉的景色。

“砰!砰!砰!!”

无数音符中蕴涵的独特神韵在弹奏到‘点将’之时。霎时间,就看到,南蛮上空,诡秘的出现一种不可思议的景象。虚空中,赫然,出现一处古战场,战场中,一名名将士从不断地在那急促的琴音中凝聚出来。

这些将士,都身披战甲,整齐排列,列成战阵,真如是在点将一般,琴音越快,出现的将士就越多,刀兵碰撞时发出的杀伐之音。整齐站立的步伐声,一个个身上都流露出浓烈的铁血杀气。数量不断增加,堪堪有十万之数。

站立于虚空中,所有将士散发出的气息凝聚在一起,爆发出的惨烈杀气简直如山如狱,好似一座暴戾的大山猛的覆盖在整个南蛮上空一样。

这——

竟是由琴音中的琴意形成的景象。看似虚幻无比,可那惨烈的杀气却是一点折扣都没有,压下来,真的跟排山倒海似的。

在音律中,如果论境界的话,可分为:凡音惑心、音波如潮、束音成刃、拟音化物。这是帝释天知道的四重境界。

其中凡音惑心并不值得多提,其实,就如世俗中江湖上流传的那些什么狮子吼,虎啸功,起到震荡威慑的力量,那是一种音攻最基础的体现,当年帝释天在虎丘山脉中时不时用出的虎啸,就算是处在这一行列。那时,吼声中,几乎没有灌注妖元进去。纯粹的以声音吼人。声音大,可以将人吼的七孔流血。实乃霸道的体现。

音波如潮与束音成刃,帝释天都早就达到过,那宛如实质的音波,跟犀利的音刃,一直以来都是他倚仗的强力攻击手段。

从凡音,到音波,再到音刃,一步步走过来,每一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