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
┃�1�7�1�7┃
┃�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1�7┃
┗━━━━━━━━━━━━━━━━━━━━━━━━━┛
【……第二百四十四章 风雪入楚州 文字更新最快……】@!!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官学
小厅的轩窗外,大雪纷纷扬扬,无声无息地落下,瓦面上、天井里,假山旁,悄悄地铺了一层又一层,让后衙中显得异常的静谧,偶尔有丫环小厮提着灯笼走过回廊,透过纷飞的雪花望去,红色的灯笼被渲染出一圈迷离的光晕。
小厅里两个小丫环随侍一旁,将调好味的鲈鱼轻轻倒入小炉沸汤中,然后重新为许清两人把酒斟满,这样的风雪之夜,良朋对坐,温酒闲话,却是教人倍感温暖。
苏舜钦端起小几上的清茶润了润口,很快把话题引到了精贡举一事上:“子澄巡视在外,对朝廷目前革新贡举之事可有不同看法?”
赵祯下了精贡举、抑侥幸两道旨意,许清在常州时就听到了,抑侥幸这一条与苏舜钦这个知州关系不大,但精贡举却与每州每府息息相关,地方文教是否兴盛,也是体现官员政绩的一个方面。而且这次在精贡举一项中,连带着提出了在各州县建立官学,凡学者两百人以上,皆置县学。系统地为国家培养人才。
之前大宋地方上官学较少,主要是以私学为主,大宋各地的私人学院多达本五十家,这些学院就如同后世的高等学府一般。比较有名的学院象岳麓、嵩阳、石鼓、应天府、茅山书院等,这些私立书院对促进大宋的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相对大宋的人口基数而言,光靠这些私学远远不够。
而且这些私学在学术上虽然更加宽松;但也有不利的一面,这些学院如今已逐渐形成流派,说难听点就是形成了自己的山头,这对治学本身很有利,但对朝廷而言却未必是好事,这些学院的学子大量进入朝堂之后,因为流派的不同,很容易在朝中形成不同的政党,引发激烈的党争。
官学的完善,一是可以加大百姓受教育面,二是可以有效地削弱这些私学对朝政的影响力,使它们的重心转移到研究学术方面去,与官学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官学上,许清自然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官学的好处无须置疑,但目前朝廷施行的力度不够,令各地建立官学的旨意是下了,但在师资及管理措施上仍很模糊,没有详细地作出规范,
许清从丫环手中接过丝绢擦了擦手,说道:“朝廷下旨精贡举,设官学自然是好事,象子美兄管辖下的楚州各县,建立州学、县学不难,但对那么偏远荒郡而言,朝廷光下这么一道旨意还远远不够,有些郡县根本无力独立承担建学的经费,即使在朝廷严令下,把官学建起来了,如何保证它能长久的开办下去呢?如何保证教员的薪俸、生员的禄米能够及时发放,而不被挪作他用?要知道许多郡县除去了上缴的赋税,地方所余有时尚不足发衙门吏员的官俸,指望这些地方官员从本就不多的库银中挤出经费来办官学?”
苏舜钦被许清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无言以对,确实,若全靠地方官员的自觉办学,就算办起来也是良莠不齐,如今大宋并不止是国库空虚,地方府库同样困乏,在这种情形之下,让地方自觉办好官学确实不现实,但如今让朝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