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给他听。就像事后海边的情景浮现在脑际,“8,波浪,哗啦啦”脱口而出一样,如果彻之能把经历的事情以语言的形式存入记忆的抽屉里,那么以后他就会以语言的形式把这段经历提取出来吧。
*一起写插图日记
从彻之进小学时开始,我就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提问,让他回答,引导他回忆当天经历的事情。晚上钻入被窝,夜色阑珊,万籁俱寂,大家身心放松,正是静下心来慢慢谈话的最好时候。
倘若只问“今天做了些什么事”,则过于笼统,他无从回答。于是我循序渐进,逐步提问。
1问:今天受老师表扬了?批评了?
答:受表扬了。
2问:算术题会了吗?
答:会了。
3问:在黑板上写了算术(的答案)了吗?
答:写了。
如此顺藤摸瓜,我理清了这件事:今天在学校解答了算术题,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受老师表扬了。
为了晚上在家里能顺利地进行对话,我事先去老师、同学那里打听彻之在校的情况,了解其整天的活动内容。在掌握一个一个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二者选一的形式渐次提问(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样做?),这样,彻之就会回答得很好。
然后,我把回答的内容连接成短文, 让他背诵。这种练习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只要询问当天发生的事情,彻之就会用简单的语言把经历写下来(当然还需要以二者选一的形式引导他逐步回答)。
比如:“今天,小留里和小望来玩了。一起听录音机,一起吃午饭。没有做功课。结束。”
这是他小学五年级写的短文。
以他的暑假作业为契机,我开始尝试每天让彻之写上几行短文,配上图画,做成独特的插图日记。
原口老师也尝试用插图日记的形式,让彻之练习把经历的事情写成文章。首先,以二选一式逐一提问,把每个答案写成一行兔子,句中嵌入助词,使其完整。然后,让他把每个兔子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将这些小纸条按一天活动的顺序排列。最后,让他誊写在日记本上,形成日记。
小学五年级某天的日记:
今天老师和小彻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了佐贺大学。
在农学系和教育系的二号馆、三号馆进行了卫生间探查活动。
在第二生协的自动售货机那里【译者注:省力内容为“购买了鸡蛋挂面”。】,吃了咖喱味的鸡蛋挂面。
在插图里画着要进入建筑物的彻之,他的耳朵被画得很夸张。在图中还有卫生间的标志。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原口老师一起去长崎旅游。在宾馆里写的日记。
去长崎了。到达长崎站后,进行了卫生间探查活动。乘坐了游船、转马。
另外,日记里还记录了当天在鱼座餐厅吃的午饭菜单以及当晚住宿的长崎宾馆的全称。
当时的彻之完全不能说出自己一天的经历,现在他能边看日记,边回顾当时的情景,一个一个进给我听:误入女厕所窥探,被原口老师批评了一顿;在水族馆看到了企鹅;在游乐园里乘坐了喷气式飞机、新干线和摩天轮,等等。
(经历的事情认真地用语言记述,让他记忆。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他仍能回忆、讲述——当然,还需要借助照片、文字等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当时,日记只不过是全部照抄的记录而已,如今的彻之却能明白日记内容的意思,用语言讲述,可见日记之功,不可小觑。)
现在,彻之把劳动所得储蓄起来,利用暑假外出旅行。为了重温记忆(或确认记忆),策反以前游历的故地。
1994年的暑假,和旅伴一起去九州旅行。在大分、熊本、佐贺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