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这一国家行为表明了我国已融入国际休闲社会的背景中,这从政府正在出台的政策以及新的产业布局的调整中,看到促进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休闲文化发展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正在建立的趋势。这一国家行为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正快速地向我们走来。”王文章:《加强休闲文化研究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9卷第2期,第74页。该文作者反复强调的“国家行为”和“国际休闲社会”可谓中国社会休闲问题的两个关键词,在中国“中产阶层热”涌动的同时,“休闲热”也同样在国家积极的推动下日趋兴起。2006年,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办权被授予中国的杭州市,第九届世界休闲大会也将在杭州举行。与此同时,关注休闲、注重闲暇生活质量亦成为人们的共识,对西方休闲理论的译介、对中国休闲传统的回溯等有关休闲的书籍频频问世,休闲日益成为人们瞩目的话题。政府对休闲经济的着力推进无疑提高了全民的休闲生活意识,但无形中也加重了休闲的消费主义倾向,强化了休闲的悖论色彩。参见胡大平《崇高的暧昧——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休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这一切,都构成我们讨论中国中产阶层休闲问题的背景。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素描(1)
中国大陆中产阶层产生的特殊语境,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当中的休闲话语使得我们更加注目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特征。那么,西方中产阶层的休闲标签说是否适用于中国?换言之,中国的中产阶层与闲暇生活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来说,休闲是否也同样意味着某种“区别于劳动时间束缚”的标签展示?这一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比较意义,也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今日中国中产阶层的生存现实。
迄今,关于中国阶层生活方式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如王雅林(1992;2003);王淇延(2000);沈康荣(2000);吕大乐(2002);卢汉龙(2004)等。鉴于当代中国中产阶层正处于形成当中,其来源与现实状况难以确定,具体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也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尚待摸索与建构,因此,本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着重于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基本状况考察及特征描述。在前文的理论回顾和对中国中产阶层休闲问题背景的分析基础上,我们试图说明,在闲暇生活方面,中国中产阶层总体上是否与其他阶层形成了显著的区分。
之所以对新老中产阶层、体制内外的中产阶层不加区分,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都属于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特定发展阶段的现实存在,将这些人群纳入我们的研究体系,符合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一目标导向;并且了解不同资源特征对各自闲暇生活的影响,对我们把握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的总体状况,建构合理的中国中产阶层闲暇生活逻辑,亦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闲暇”与“休闲”两个概念,虽然内涵有相通之处,但前者更多指代客观的空闲时间和状态,后者则更多含有能动的享受之义。本文中虽难免对二者的混用之处,但有意区分二者,旨在突出现代休闲概念的认知特征与能动特征。关于闲暇生活的度量,我们将具体分为生活时间安排及闲暇时间占有量;闲暇生活方式的选择与活动概况;对待闲暇生活的态度和主观满意度等若干方面进行论述。
五大城市中产阶层生活时间的基本状况描述
电话调查结果显示,中产阶层在工作上投入巨大,其工作时间显著多于非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一般工作日(最近一年)的平均工作时间(含上下班路途)普遍高于非中产阶层。样本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