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4 / 5)

面临退休之年, 他与妻子商量, 把豪宅卖了, 加上一部分积蓄, 共计1000万美金, 全部捐给母校耶鲁大学, 设立了福克斯基金, 邀请世界最重要国家的学者来耶鲁进行访问学习。 除了福克斯基金外, 耶鲁大学还设立了一大批奖学金和各种各样的交流项目, 邀请世界各国的学生、 学者来耶鲁访问。

除此之外, 耶鲁还鼓励学生走出美国, 到世界各地学习、 实习和考察。 耶鲁校方声称, 耶鲁要保证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在就读期间有海外学习、 考察的机会。 耶鲁提供给学生海外学习的奖学金也十分丰厚, 一个本科生在暑假三个月内可以申请到3000美金左右的奖学金。

查理是笔者在耶鲁的好朋友, 这个来自南卡罗莱纳的小伙子因为每年冬天家乡太温暖、 看不到雪, 所以想选择一个北面的学校, 最终选定了耶鲁。 在耶鲁就读期间, 又迷上了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 在大三期间得到学校的资助, 去巴黎学习了一个学期。 “我这辈子恐怕要和法国结缘了”,查理这样跟我说。 果然, 毕业以后, 他选择了去法国教英文。 “我喜欢法国的生活节奏, 浪漫、 悠闲, 不像美国, 竞争太激烈了”, 查理吐了吐舌头, 如是说。

耶鲁的学生也很多样化。 2007年毕业的耶鲁本科生中, 有15%左右的学生来自国外。 2007年进校的耶鲁本科生来自于50个州和42个国家, 其中有39%的人来自于少数族裔, 刷新了耶鲁学生来源多样化的纪录。 在2007年5月举办的耶鲁大学世界文化节中, 有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展示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在耶鲁, 能够感受到全球化的气息, 这种气息正在耶鲁的校园中播种、 萌芽、 开花, 成为三百年耶鲁的另一个优良传统。

我一直以为耶鲁最美妙的时刻是晌午。 每到晌午, 耶鲁的标志性建筑哈克尼斯钟楼 (Harkness Tower) 就会叮叮当当地响起美妙的音乐。 耶鲁学院专门有一个敲钟队, 由20多个本科生组成, 大家轮流每天敲钟。钟声是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 这也是耶鲁的一项传统。 伴随着钟声的, 是耶鲁人匆匆的脚步。 耶鲁大学的排课很有意思, 12点、 1点都会排课, 学生来不及在食堂吃饭, 就背着书包, 手里拿着三明治, 健步在古老的校园里。 阳光、 红墙、 绿树、 钟声、 脚步、 饭香, 色、 香、 味、 声, 似乎构成了一部耶鲁的电影, 象征着三百年耶鲁的传统, 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血液里, 古老而弥新。

一代一代的耶鲁人终究要老去, 留下的是耶鲁的传统。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一代一代的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学术自由的传统使得耶鲁能够抵御来自政治和商业的压力与诱惑, 能为维护学术起码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断努力。

人文教育是耶鲁培养领袖的原则和要求。 耶鲁校方一直认为, 作为常春藤名校, 耶鲁只有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 才能培养学生的领袖意识和全局观念。 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 心智高尚的人。

买课去(1)

进大学前, 我每天都掰着手指算什么时候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上自己喜欢的课, 而不是像牛一样被学校的课表和作息时间拖着走。 好不容易熬进大学, 发现可以自己选课和选择什么时间上课, 高兴地把那几门课排过来排过去, 大有翻身做主的感觉。

我们当时热衷于打听公共课老师的背景, “关门师叔”、 “关门师太” (经常给学生不及格的男、 女老师) 的课要竭力避开; 上课有点名 “癖好” 的老师 自然也不受欢迎; 剩下那些又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