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大国策书籍> 第18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部分 (1 / 4)

3. 宽方式:“总体发展方式转变”

由单一经济发展,向“四位一体”的发展拓展,即:(1)经济发展;(2)社会发展;(3)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4)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核心是由“物”转变为“人”,提高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这是一个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中国在发展方式转换上面临的“三重压力”

原提的“窄方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没有完成,新的“中方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更大范围“宽方式”的总体发展方式转换又提出。不发达经济阶段的问题(如几千万贫困人口等)没有解决,发达阶段的问题(如老龄化等)又来临。中国的特殊问题(如人口问题、二元经济结构等)尚未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如环境可持续、*保障、“人类发展指数”等)又涌来。中国未来面临来自多方面的转换压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应把握中国发展面临的上述新课题、新矛盾。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这应成为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大支点。

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支点。它不仅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比重的上升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以及相应的现代文明渗透到全部经济社会领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抓紧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依靠的动力是工业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现在中国的工业化到了什么时期?总体上说,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且处于工业化加速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国家“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新路。这里所说的“新路”,一方面,要有别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要有别于当今世界别国的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这种“新型工业化”与“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交叉结合,即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其要点,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

第一,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主要是资本)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型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鉴于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最佳结合点,以此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进而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紧密结合。中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这是中国工业的重要增长极。同时,鉴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时难以完全扭转,全国密集着3.5万多个乡镇,也是中国工业增长的“沃土”之一。20世纪80年代期间,乡镇工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总产值分别以年均26.6%、11.2%和29.6%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中国乡镇工业的产出占到工业总产出的1 / 3左右,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近年来,中国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升级,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新式武装的乡镇工业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