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年、妇女、幽默笑话、生活常识等等,每周一、三、五发刊。只靠周赫煊肯定不行,还要专门招人。
李寿民就很合适,可以让他来做戏曲版的编辑。甚至可以找孟小冬撰稿,写一些关于京剧的心得体会,以及梨园名家们的生活趣事。这相当于后世的娱乐版面了,戏曲在民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后世的流行歌曲。
刚把副刊《大众》的策划书写完,文绣突然哭泣着冲进来,语无伦次地说:“我不教书了,我好累,我教不下去了,我……”
“出什么事了?”周赫煊递给她一张手绢,安慰道,“别哭,慢慢说。”
文绣哽咽着诉说事情经过:自从希望小学开校以来,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围观,从贩夫走卒到名流富商,都赶着来一睹刀妃的风采。甚至连途径天津的外地人,如果有空闲的话,都要去学校看看热闹。
这些人当中,有的对文绣很钦佩,还慷慨解囊给学校捐钱。但大多数都纯属看热闹,甚至还有人咒骂文绣不守妇道,经常对她指指点点。
学校的围观群众越聚越多,已经到了影响教学秩序的地步。
这还不算,今天突然跑来一群遗老遗少。当着众人的面,大骂逆妇、贱人、脏妃之类的侮辱性词汇。文绣终于崩溃了,课都没上完,就捂脸哭泣着冲出教室。
那些看热闹的闲人,不但不帮忙声讨,反而乐得哈哈大笑,追在文绣身后起哄。
“岂有此理,”周赫煊听了大怒,说道,“你明天照常上课,那些人敢再来,老子让他们去牢房里骂!”
周赫煊是真生气了,收拾不了军阀,他还收拾不了遗老遗少?刺杀事件本就让周赫煊憋了一肚子火,现在正好发泄在那些人身上。
有人冒出来给他当出气筒,周赫煊怎么忍心拒绝。
082【打一顿就好了】
天津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城墙就被推到了。
东西南北城外的居民越聚越多,房子修得乱七八糟,完全没有整体规划,眨眼看去就像是贫民窟。
因为郊外地价便宜,天津的四所希望小学全部修在郊区。城里的孩子需要走很长距离才能上学,但附近“贫民窟”的儿童却十分方便。
大清早,周赫煊和冯庸便来到学校,他们还带了十多个警察。
将近二十人挤在土屋中,这屋子是用来堆放杂物的,比如粉笔、三角尺等教学用具。
学生们陆陆续续到校,虽然开学还不满一个月,但这些孩子的精神面貌却改变很大。好学的坐在教室里朗读,贪玩的聚在操场上嬉戏,整个校园显得非常有活力。
冯庸倚门而立,看着外面玩耍的小孩子,由衷微笑道:“这也算得上乱世当中一片净土了。”
“有你的功劳。”周赫煊拍马屁道。
“哈哈哈,这话我爱听。”冯庸得意大笑。
周赫煊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招手喊道:“张小五,过来!”
那报童背着书包跑到跟前,鞠躬道:“先生你好!”
“不错,很有礼貌,”周赫煊笑道,“这些天都学了什么啊?”
张小五道:“我学了很多字,有中、人、土、山、川、火、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厉害啊,半个多月就已经学这么多了。”周赫煊夸奖道。
张小五高兴地说:“都是文老师教得好。”
“去玩吧。”周赫煊拍拍他的脑袋说。
等张小五跑开,冯庸才笑道:“这小子挺机灵,说不定以后能有大出息。”
“所以才要办学搞教育啊。”周赫煊也笑道。
民国初期的教育,分为通俗教育、平民教育和民众教育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