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 虽然杨溥与杨士奇之间见面或许有些尴尬,杨溥对杨士奇留下的人也有打压。但这种打压只是在这些人威胁到杨溥地位的时候才会做的。 杨溥本身也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当然了,这也是大明的政治生态,也没有发展到这个恶劣的情况下。 于谦与曹鼐两人,一在中枢,一在外面,乃是杨士奇留下余党的核心成员。 杨溥固然能拿捏住曹鼐,但是对于谦却有些无可奈何了。一来于谦行事坦荡,很少有错处。二来,朱祁镇对于谦圣眷之浓,天下皆知。 一个能在能力上,功劳上压制住于谦的人,舍周忱之外,杨溥还真找不到人了。 有这个前提,两人谈的非常愉快。 周忱也不多废话,一五一十的将铜钱上的种种问题说了出来。 总体来说,是两个大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大方面的问题,就是缺铜。 缺铜这一个问题,延伸了好些问题。 首先,铜不仅仅是用来铸钱的,在这方面,宣宗皇帝就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不是别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炉。 皇室都爱铜器,下面百姓自然也喜欢了。 如此一来铜价就高昂起来了。 这就导致了一问题,铜价太高,成色太足的铜价,估计会被百姓融为铜器。即便是为了铸钱这一行为有利可图,朝廷所打造的铜钱,质量上就非常不足了,特别是铜含量上了。 别的不说,如果周忱敢将铸铜钱这一件事情,做成了赔本买卖,别说别人了,就是朱祁镇也不会容忍的。 但是铜钱质量低劣,就给了私铸很大的空间。 虽然私铸的铜钱,比官家铸的还恶劣。但是在百姓看来,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 另外一个问题,也是缺铜衍生的。 那就是铜钱制度的问题。 既然缺铜了,朝廷自然要想办法了。 最普遍的一个办法,就是铸大钱,那种当十,当五的大钱。这倒是能铸造的很精美,但是这种行为,其实就是一种金融剥削。 虽然大部分古人或许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他们自然也知道,他们亏了。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官府铸造的大钱,比一般的劣钱要好上不少。有的地方,是真当五个十个用,有的地方却打折用。 再加上与金银不同的汇率比,简直是一踏糊涂。 不是其中明白人,都搞不清楚。 只有一千文抵一两,其实也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执行之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还有铜钱的版本不同。 大明从官方铸钱,光年号,就有大明建国之前的,大中通宝,以及之后的洪武通宝,建文通宝,永乐通宝,洪熙通宝,宣德通宝,还有正统通宝,几个版本。因为大明前期,是每一个省都宝泉局的,故而几乎每一个省的版本都不大一样。 这还是大明的铜钱,之前的宋钱一起,真不知道世面上到底流通了多少版本的铜钱。这样一来,造假的难度就降低太多了。 几乎不会被发现的。 正是因为铜钱有这么多的问题,周忱在选择代替宝钞货币的时候,一开始都没有想过用铜钱。 也是因为这铜钱之上,有这么多的问题。周忱也知道,钱法上的问题,决计不是一个铸铜钱,铸银钱能够解决的。 铸铜钱还好说。 毕竟而今通用的银两也有很多问题,历史的银两,可不是在电视剧里面演得闪闪发亮的那种,都是黑不溜秋的好像是石头一般。 还有因为各地熔铸的成分也不一样。 别的不说,给宫中的金花银,为什么说是金花银,就是因为金花银乃是对白银纯度一种称呼。 几乎是明代工艺能提纯到最纯的白银了。各地供奉上京的白银标准。 至于地方用的白银,却又是各种不一样。 用银元,在周忱来说,与金花银方案差不多而已,反正都是大额支付。还有钱息。 但是铜钱的问题,绝非多铸造一些铜钱就可以解决的。 杨溥默默听了周忱的话,默默从袖子里面掏出十几个铜钱,一一的摆在了桌面之上,这十几枚铜钱,却是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杨溥叹息一声,说道:“恂如,我虽然老朽,但还没有到不知铜钱为何物的时候了。” “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