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部分 (2 / 4)

子。

不过就算被群生骂作小人,这会儿的郭嘉依旧悠然地坐在书房内,一边打着棋谱,一边颇为自得地向崔琰、黄珍两人打趣道,“上百学子击鼓请愿,此等声势怕是唯有昔年雒阳太学可以比拟。”

只可惜坐在对面的崔琰和黄珍显然没心思欣赏郭嘉的幽默。就见崔琰抹了抹额头上的虚汗苦笑道,“都这时节也!奉孝还有心在此说笑。”

作为冀州的名士,崔琰在讲武堂素以剥削和公正而著称。可谁曾想外界的那些狂生竟斥责他与郭嘉结党营私意图不轨。而更令崔琰深感郁闷的是,在眼下这等敏感时刻他还偏偏无法做出相应的表态。因为一旦他反驳对方的诬蔑。势必会被别有用心之人顺势讹传成为“反郭”。而倘若他宣布支持郭嘉,又会坐实那些狂生对他的指控。左右为难之下崔琰最终选择用沉默来应对各方指责,以免越抹越黑。

然而光是沉默并不能解决目前的乱局,相反还助长了相关狂生的嚣张气焰。眼瞅着越来越多的讲武堂学子被煽动上街,心急如焚的崔琰哪儿还顾得上名声之类的小节,当即就跑来郭府找郭嘉商议应对之策。

其实此刻深感情势危急的可不止崔琰一人。黄珍作为龙口府尹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他却无法将水师已经出海的消息告知那些在衙门前请愿的学子。因为这涉及军事机密,更关系着蔡吉的生死。但黄珍也不想强行驱逐衙门前请愿的学子。毕竟这些年轻人的都有一颗赤诚之心,他们向官府请愿也出于担忧蔡吉的安危。所以这会儿的黄珍同崔琰一样希望郭嘉能站出来安抚一下学子,让整场危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抱着这一想法,黄珍遂即便向郭嘉提议道,“学子聚众衙前,皆因听信谣言,若奉孝能出面解释一二。必可安抚民心,令学子自行散去。”

“解释?牵涉军机之事。嘉为何要向学子解释。”郭嘉不以为然地将一枚黑子丢入了棋笥之中。

黄珍听罢郭嘉所言。扭头同崔琰交换了一下眼色,后者连忙跟着规劝道,“奉孝无需透露军机,只需向学子保证定会救回齐侯便可。”

“事关军机嘉不会同无关之人多费一言。”郭嘉以不容置疑地口吻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立场。

眼见郭嘉的态度如此强硬,崔琰和黄珍面面相觑了一下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连郭嘉都不肯当众给个说法。那光凭崔琰、黄珍两人又如何能说服衙门前的数百名学子。

且就在三人陷入僵持之时,忽听屋外有人大声禀报道,“禀军师,并州急报。”

“念。”郭嘉头也不抬。直接就让送信的侍从将战报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就见那侍进屋行礼后,便当众拆开封印朗声念道,“吾部已于三月初一日誓师出兵,勿虑——张辽、庞统。”

耳听并州的张辽与庞统已然挥师驰援辽西,崔琰和黄珍双双长舒了一口气。而郭嘉则从侍从的手中接过书信扫了一眼底下盖着的官印,跟着就将信纸递给黄珍道,“此信可安民心?”

黄珍若获至宝地收起书信,连连点头道,“可安,可安。有此信老夫定能说服学子自行散去。”

然而崔琰却不似黄珍这般乐观,就见他微簇着眉头呢喃道,“若有学子依旧不肯罢休,那可如何是好?”

郭嘉手捻棋子肃然道,“若有人不肯罢休,那便依通敌之罪处置。”

从早前的尊经阁下围攻曹丕到这一次府衙前击鼓请愿,一次又一次的变故令郭嘉意识到讲武堂那些血气方刚的学子是极其容易被煽动的。他们既可以是蔡吉逐鹿天下的助力,也可能在眨眼之间就成为颠覆齐地的乱源。而学子的这种不成熟做派也令郭嘉不得不开始反思起讲武堂的教学来。在他看来一个学子若是连最起码的局势都看不清,那学再多的技艺读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