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
【译文】?
?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读解】?
?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埋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使心思不被**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凡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
?
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
【原文】?
?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1,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2而辟焉,之其所敖情3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4。”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注释】?
?
1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2哀矜:同情,怜悯。3敖,骄做。惰:怠慢。4硕:大,肥壮。?
?
【译文】?
?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读解】?
?
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
?
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年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