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这才解释道:“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茂哥儿歪着头道:“那什么叫做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
徐老太太终于词穷,不过过年放鞭炮的时候亲自让茂哥儿体验了一把,鞭炮“噼里啪啦”的乱响,丫头婆子们都纷纷捂耳朵,躲在屋檐下。
事后徐老太太告诉茂哥儿:“等你面不改色眼睛不眨的看着鞭炮在自己面前炸起来的时候,才算是勉强达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
茂哥儿似懂非懂,因此他此刻看谢玉树看着他,便勇敢的与其对视,眼睛不眨的盯着谢玉树,谢玉树看了一会笑道:“不愧是徐景焕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很沉得住气。”
伯让也很喜欢茂哥儿,觉得他是个可塑之才,点头道:“你要记住,我交给你的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谢玉树郑重点头。
打这以后,效贤和茂哥儿再也不能像以前似的在徐妙筠跟前撒娇玩闹,每天要按时去弘文馆上学,小小年纪自然不能提笔写字,但是谢玉树开始有针对性的给他们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效贤听得似懂非懂,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听的津津有味,可谢玉树讲的小故事徐老太太几乎已经给茂哥儿讲了一遍,因此茂哥儿算是听第二遍了。
头一天上学回来,徐妙筠问两个人都学了什么,效贤趴在徐妙筠怀里想了半天,吭哧出一个词:“吃梨子。”
徐妙筠有些不解,茂哥儿在一旁补充:“先生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徐妙筠恍然,笑着问茂哥儿:“那茂哥儿听了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茂哥儿又露出一副沉思的表情,好一会才抬头道:“先生说,要我们效仿孔融的谦让精神,可是老祖宗说,对可让之人,要让,对不可让之人,不能让,姑母,什么是可让之人?什么是不可让之人?”
徐妙筠干笑两声,突然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哥哥给自己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哥哥便是这般说的,如今祖母又这么教导茂哥儿了。
徐妙筠又看向效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效贤歪着头想了半天,大声道:“梨子好吃,不让!梨子不好吃,让!”
徐妙筠惊讶道:“你这是什么话?谁教给你的?”
效贤不说话,茂哥儿补充:“表弟对先生这般说,先生说他说的很对。”
徐妙筠不由气闷,这个谢玉树,别把她儿子教坏了,什么叫好吃不让不好吃就让,效贤脑子里的念头也是稀奇古怪的。
徐妙筠告诉伯让,伯让笑道:“我已经知道了,看来咱们的儿子也不傻。”
徐妙筠嗔道:“你还夸他,仔细这性子养成了,惯得他成为一个刁钻古怪的人。”
伯让道:“我不说你惯着孩子,你反倒怕我惯着孩子,你放心,他但凡有一点不好,我绝对不会手软,倒是你,可别拦着护着。”
徐妙筠有些忧心,觉得在教育儿子这方面的经验有如一张白纸,生怕哪点做的不好让孩子走上了歪路。
如果让她像徐老太太教育茂哥儿那样教导效贤,她也做不到,就好像瞎子过河,战战兢兢地一点点的摸索一点点的试验,有句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徐妙筠才深觉祖母把他们兄妹抚养长大的辛苦。
对于父母,徐妙筠心中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想给予效贤更多的宠爱,要把自己没享受过的那份宠爱也补上似的。
唐囡囡进宫来看她,徐妙筠把这件事告诉唐囡囡,唐囡囡也是愁眉苦脸的:“我现在可真是后悔,养个孩子太不容易了,若是都交给奶娘,那倒是省心,可我又怕她长大后只和奶娘亲不和我亲,若是自己事事亲历亲为,哎呦,那个累哟,一会要吃一会喝,只要醒着就没个消停的时候,你瞧瞧我是不是瘦了?”
徐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