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1 / 4)

透过乾隆皇帝的智慧,我开始理解“和谐发展”,这个出现在中国人意识当中的新术语。不同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意味着全部所有的发展,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各个方面普遍综合平稳,亦即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这表示:在人类福祉与自然之间达到和谐平衡、在中国城乡和不同地区人民的需要和福利供给之间保持平衡。这与我在本书中所提倡的真实财富模型惊人地一致。

*主席和*总理提出,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或适度富裕)社会”。这个中国理想社会结构的新蓝图来源于孔子的哲学。“小康”一词的字面意思是“适度富裕”,即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比“富裕”稍差,但比自己内心所希望得到的要好。普通中国人把“小康”看成是“拥有足够的财产而自给自足”或“经济舒适并脱离饥寒交迫的生活”或简单地定义为“闲适的富裕”。

适度(小康)社会的概念与西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具有共性,即经济发展能够“满足现在的需要,并且没有危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未来需要的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或许可以定义为,一个繁荣的建立在可恢复的福利经济概念基础之上的社会。尽管许多西方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还没有国家采纳福利测度系统或类似真实财富模型的福利指标或GPI核算方法。大多数西方国家继续关注持续的经济增长、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GDP发展,但尚未顾及这样的事实,即这种增长所需要的付出注定要累及生态和社会的福利,并由此付出代价。

中国有机会按照小康社会与和谐发展的思路,率先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把满足所有中国人基本生活需要的想法作为根本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

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挑战在于,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人均GDP,而是要把整个中国的整体生活水平考虑在内,并在全国范围内均匀地进行分配,以减轻现有的城乡家庭之间和沿海与内地家庭之间的差距。小康不仅表示物质享受,而且要在各个方面和谐发展,比如城市化、促进教育、重塑社会阶层结构等诸多方面。换言之,小康社会要关注所有公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方面的改善和持续发展。小康发展模型要“以人为本”,围绕消灭贫困、促进教育、改善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发展。

在“和谐发展”的旗帜下,中国能够为世界展现出一条不忘环境责任的、经济发展的平衡之路。这包括采纳“绿色GDP核算”和来源于孔子“小康思想”、和谐发展的小康指标。

经济发展应该注重适度和节俭的想法,在西方几乎被全部置之脑后。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百唱不厌的颂歌。我经常提醒我的听众,适度这个优点是古代希腊哲学的核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把西方文明的四个基本优点定义为:勇气、正义、智慧、适度。13世纪天主教神学家圣·托马斯·阿奎那也曾提到,美好生活所必需的,首先是物质需要的满足,其次就是善良的行为。。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文版序(3)

我还提醒我的听众,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一旦达到物质满足的程度,美国人就应该把注意力投向幸福和最终启迪。今天,美国经济摇摇欲坠,在无法偿还的金融债务的海洋中垂死挣扎,却还保持着对于不计成本发展经济的偏爱。有些人将此称为“资本主义的癌症阶段”。这个体系的经济信念,建立在人类天生自私而贪婪的基础之上,并且对物质财富的欲望没有止境。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忘掉了杰斐逊的教诲:追求幸福是每个美国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很少有经济学家注意到,尽管美国的人均GDP在稳定而引人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