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4 / 4)

的乡民和幼童,也在岸边朝河中上游观望。沿着运河东行,再过一座石桥,这可能是下津桥,东边一座七级宝塔高高地矗立在山丘之上。这就是虎丘山上的云岩寺宝塔了。

画卷沿着山塘河展开已接近苏州府城,过了渡僧桥,远望城楼耸立,已进入苏州最繁华的阊门闹市区了。阊门内外,外城河畔,街巷纵横,楼舍密布,行人如蚁,店铺林立。“本斋专做宫绢花笺”、“各种纸张简帖雅扇”,“本店自制各色绸缎布疋丝棉茧绸”、“纱缎老店绫罗纱绢”、“斜纹布庄”、“大成广记”、“日升隆记”……“本店自制苏松勚着”、“加染真青鲜明五色”、“各种大布一概俱全”。一家家绸缎布疋争新竞艳。“什锦火锅、徽苏大菜(楼上)”、“河鲀大面、加味馄饨(楼下)”、“三鲜大面、五簋大菜”、“包办酒席”、“佳选名酒、惠泉三白”。一处处风味小吃、酒席大菜,高中低档,各显特色。“估衣店”、“靴鞋店”、“瓷器”、“铜锡器皿”、“南北杂货”、“京苏杂货”、“棉花行”、“古今书籍”、“书林”、“书画寓”,五行八作,沿街相间。

这时,阊门前外城河上的吊挂已到眼前。吊桥上来往的官民人等挨肩接踵,不少人立在桥头观赏姑苏的盛况。吊桥之下,大大小小各色船只,首尾相接,并驾争流。明代吴门画家唐寅曾有一首《阊门即事》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内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而今乾隆时期的姑苏,其繁华已比明代中叶更大有过之。

画面沿外城河向南延伸,胥江自西南流来汇入外城河,河面渐宽,清波粼粼。一座宽大的长桥高架在外城河上,桥上行人东来西往,叫卖着的小贩,担担的、骑马的夹杂其间。桥头的石坊上写着三个大字:“万年桥”。万年桥号称三吴第一桥。是当年热闹繁荣之地。石坊旁边有一座碑亭,四周栅栏中竖立着一通石碑。这应是胥门外的万寿亭。据《苏州府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月,清圣祖首次南巡到达苏州后,曾谕江南总督王新命、巡抚汤斌等:“朕向闻江南财赋之地,今观民风土俗似觉充盈,但乡村之饶、民情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尔等身为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激浊扬清,体恤民隐,务令敦本尚实,家给人足,以副朕老安少怀至意。”督抚遵奉圣谕于江宁、苏州、安庆三处,书刻立石以示久远。苏州则于胥门外日晖桥南,建万寿亭,树碑其中。

过了万年桥就是胥门码头了。外城河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许多船只,其中最大的三艘都挂着黄龙旗。码头上,骑马的官员、接官的桥舆、搬运的伕役、跟班的仆从……一片繁忙。

进了胥门,画卷呈现出一片肃穆的景象。宽阔的大路两边,各有数十名顶带袍服的大员沿街依次跪列。一对对骑马挎刀的御前侍卫在前面引导,九龙曲柄黄华盖下,高宗皇帝身着石青色行褂,头戴红绒结顶青色行冠,骑在一匹白马上,后面十几名御前大臣和带刀侍卫簇拥着皇上缓辔行进。豹尾班侍卫还未走进胥门。路旁的衙署和沿街民户门前都设立香案,焚香燃烛。胥门内路边设有结彩戏台,几名演员正在装扮,准备登场。几名带刀的官吏在城门旁侍立。

再往前,直到饮马桥头,长长的道前街两旁跪满了顶带袍服的官员,高大的结彩牌坊相距不远就有一座,坊额上大字楷书:“圣恩浩荡”、“帝治光华”。大街中间,一对对挎刀御前侍卫策马走过,后面一顶黄色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