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相声门票设计> 第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部分 (2 / 5)

不学艺,有些师父是无艺可传,有些人拜师是为了找饭辙,有些人不拜师,谁也奈何不了他。

拜师意味着入行,也意味着辈分高低。辈分这个东西,在相声行里也基本不起什么作用,只成为一种口头上的称号,现在还是由市场决定一切。以前演出,虽然郭荣启辈大,刘宝瑞、赵佩茹辈小,但因为他们说相声卖座,所以他们赚的钱比郭荣启要多一倍。现在冯巩腕儿最大,虽然他辈分低,但出场费最高。所以现在也是市场第一,“拜师”和“辈分”这种行规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了。

郭德纲原来是杨志刚的徒弟,他后来又拜侯耀文为师,这在相声行里是“跳门”,在过去是不允许的,如果谁跳门了,大家就会疏远他,轻视他,而且一般也没有人收他为徒。徒弟如果要跳门,都要讲清楚跳门的原因,由门长同意后,才能去再拜师父,现在跳不跳都无所谓,没有什么约束,也没有什么人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捧哏、逗哏——这里头深了去了

行规解析

【演出形式】

相声是民间艺术,最初演出的环境都很差,像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南京的夫子庙。一开始就在街头便道和庙会空场,行话叫“撂地”。比如说北京天桥,旧时候那个地方不用付地租,摊贩云集,各种杂耍艺人就找空闲场地操练。相声艺人通常是用白石灰粉在地上画个大圈儿,行话叫“画锅”,观众就围在圈外看,慢慢地圈外加了几条破木板子钉成的条凳,能让观众坐下来了,再往后相声艺人又弄点油毡搭上席棚了,能遮阳挡雨了。

到了上世纪20世纪初,北京南城陆续出现了青平阁、大观楼一些杂耍园子,相声也就从“撂地”卖艺发展到上舞台表演,跟其他曲艺形式一起表演。到解放以前,开始出现了一些茶社。1938年到1948年,常连安先生在老西单商场创立了启明茶社,这里可以说是相声的摇篮,先后有七十多位相声艺人成名成家,他们中后来有的留在北京,有的去了天津,像常氏兄弟、郭全宝、苏文茂、王长友这些相声名家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到了今天,相声也能进到剧场里演出,剧场能容纳的观众比茶馆更多了,像最近郭德纲就在解放军剧院开过专场演出。逢年过节,民族剧场、北展剧场也都办过相声的专场演出。

【节目顺序】

一场相声演出通常是七八个节目,压轴“攒底”的是大腕儿。旧时候是师父带着徒弟一块儿演,开场的节目往往是最年轻、刚进门的徒弟打个灯谜,说个简单的笑话,水平越高越靠后,辈分越高越靠后。

【收入分成】

捧哏和逗哏的收入肯定是不一样的,老话说是“三分逗,七分捧”,其实这是抬举捧哏的,要不人家不给你好好捧。实际情况都是逗哏的收入比捧哏的多,现在开明了,无所谓了,逗哏的不太跟捧哏的计较。但是旧时候,一些大师名家说逗哏的,能拿到八二开甚至九一开,说一场相声挣一百块钱,逗哏的拿九十块,捧哏的只能拿十块,但那捧哏的人也愿意,你要是给别人捧,可能也就五块钱。

还有句老话叫“死分活值”。举个例子,侯宝林演一场拿三分,名气小一点的拿一分,没名儿的拿半分,演出完了,把大家的分数加到一起,用票房一除,每分比如是100元,那侯宝林就拿300元。

术语解析

【包袱】

很多人把“包袱”和笑料画等号,这是不对的。“包袱”是相声的术语,指的是经过精密组织、铺垫,达到的喜剧效果。比如马三立说的《逗你玩》,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这个贼怎么跟小虎做游戏,怎么教他念自己的名字,经过这么多的铺垫,三番四抖,最后贼起飞智,把小虎妈晾在外面的被单偷走了,达到让观众开怀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