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部分 (3 / 5)

帽子,相貌憨厚,虽然走路的时候,腿脚有些不灵便,但却不影响他追随先前那人的步伐。

这两人正是到绥芬河已经有段日子的钱长友和冯达发了。

吴云飞结婚不久后,钱长友便向学校请了几天假,带着三名亲信,乘火车,经由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和牡丹江,来到了这个蕴藏无数商机的边贸小城。

绥芬河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城,坐落于长白山北端。

不亲身体验,旁人很难想象,这里的冬天,会比三源市地区冷多大的程度。

钱长友出来的时间,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早超过为了做借口而向学校请假的那个期限了。可钱长友本人,依然没有动身返回的意思。

这里面当然有原因,那就是。钱长友好久没有赚钱赚得这么爽了。这那里是在挣钱?简直就是他妈地弯腰从地上捡钱啊!他自然是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放了。

钱长友让邹永泰帮着采购的,第一批两万块钱地货。一到对面的俄罗斯,便脱手赚了一倍。

钱挣得爽快,但其中的辛苦也是可以想象地。

寒冷的气候,在这里明摆着呢。四个人成天地在户外忙乎,十分遭罪,吴云飞和冯达发的手脚,都得了冻疮。

其实,像钱长友他们这么辛苦的人,不在少数,因而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也变得具体和深入起来。

像钱长友这些商人目前倒买倒卖的行为,本地称之为“倒包”。

绥芬河的“倒包”很有历史渊源,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当地就有“跑崴子”一说。那时候。人们把国内的食品、服装倒出去,又把外面的海参等特产倒进来,也因此有了“海参崴”的由来。

现在大家贩卖地货物。主要还是服装这类的轻工产品。只要能够装上火车,运出二十一公里,到达对面俄罗斯的格罗捷阔沃小站,都不用出站台,货物就会被立即买走,当天还可以返回绥芬河,常常是一两万块钱便“轻易”地挣到了手里。

当地人有这样一种说法,“捡钱还得哈哈腰呢,倒包挣钱比捡钱还容易!”

这些天,钱长友看到又有很多人陆续加入到“倒包”大军中来。可见这个传说,是多么的诱人。

当然,这种商业行为也繁荣了地方经济。“倒包”创收很可能已经成了绥芬河地方的“财政支柱”,这从钱长友他们办理各种手续时。没有遇到想象中地那么多困难,就可以看出来,地方政府是扶持这种贸易模式的。

由此可见,钱长友还不是第一批“倒包”的,他们来得有些“晚”了。

不过,相对于那些仅仅依靠提着几个大包小包,乘火车过境倒卖地人来讲,钱长友一开始的着眼点就不是小打小闹。

基于前世的认知,这时候的市场需求几乎就是一个无底洞,而且亲身实地考察后,也印证了这个事实。

有了莫大的信心,钱长友的胆子,自然也十分的大。

第一批货出手以后,他就按照自己判断的,以及打听到的俄罗斯那边的需求,开始从哈尔滨、牡丹江这样地大中型城市,往绥芬河边贸口岸贩运各种轻工业品。衣服、鞋、日用品,等等,都是他的目标。他每次发货的量都比较大,最近一次,就弄了一车皮地鞋,结果一到对面俄罗斯的车站站台,哗地一下就被全部买走了。

在不到三个星期地时间里,钱长友利用这种方式已经净赚了九万来块。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放到这里,简直太贴切不过了。

在无尽的商

只要有本钱,有信心,有眼力,能够赚多少钱,就看间赛跑了。

这样的成果,应该说是很辉煌了,但钱长友并没有因此乐昏了头。

据他前世的粗略了解,“倒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