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也没什么经验。默多克还帮我在纽约、伦敦、墨尔本和悉尼约见了他的母亲、姐妹、太太和孩子。默多克对自己在悉尼的女儿普鲁登斯说:“采访的时候有什么就说什么,说得多难听都没关系。”后来的情况表明,普鲁登斯还真的很听父亲的话。
遇到默多克家的每个人,我都会问他们:“你觉得默多克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
但没人能给出一个好的答案。
。。
蝴蝶效应(1)
默多克的成功似乎要归功于他的洞见。媒体行业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在1974年时并不明显,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兴发展趋势成就了日后的默多克,同时也让默多克发生了改变。
孤军奋战
42岁的澳大利亚报纸发行商默多克当年还没有完全想好何去何从,身上揣着几个亲戚的联系方式就搬到了英国,这其实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关于他在伦敦报纸登载三版女郎照片的报道,早在他来英国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了①。默多克1973年时会定期出差去纽约寻找商机。他的外表看起来很像一个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人,给人一种聪明绝顶的媒体行业高管的印象。他穿着双排扣西服,偏长的黑发已经开始变得稀疏了(这是他70多岁梳大背头发型的前兆),烟不离手(他在当年想戒烟),雍容大度,有些发福。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纽约或是伦敦上流社会人士,身上透露出一种缺乏自信和争强好胜的综合特质,而不像一个举止随便、衣着邋遢的伦敦新闻界人士。
鲁珀特·默多克的父亲基思·默多克(Keith Murdoch)是澳大利亚最富声望的报纸发行商。在基思·默多克去世20年之后,他的儿子鲁珀特·默多克在澳大利亚也已经功成名就了,目前他在澳大利亚的知名度和父亲已经不相上下了,而他在英国的知名度更是扶摇直上,可以说是名噪英伦了,名气早就已经盖过他父亲了。但是,如果要说默多克在美国因什么事而出名的话,那就是他卷入过一起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离奇绑架案,绑架者的目标是他太太安娜,但最后却阴差阳错地绑架了默多克手下一个高管的太太。这个高管的太太运气太差,向默多克家借了一辆劳斯莱斯车,结果却被歹徒当成默多克太太给绑架了,这也给故事增添了很多离奇的色彩。一篇内容可怕的小报文章曾把默多克描绘为一个声名狼藉的小报发行人。伦敦的报纸纷纷猜测这次绑架案件肯定和默多克臭名昭著的个性有关(更有甚者,有人指出为他工作是很危险的)。这就是默多克,他阴险老辣、让人敬畏,与他相处让人觉得危机四伏。
因此,纽约对于默多克而言,不仅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也是一种解脱,可以摆脱英国人对他的厌恶以及他对英国人的反感。默多克觉得,尽管他声誉不佳,但是他依旧觉得自己到了纽约更有可能受到欢迎而非厌恶。
尽管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喜欢拼命工作了,但默多克依旧是一个工作狂。他没有朋友,没有真正的朋友。几十年之后,他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说实话,我实在太忙了。”在他75岁时,当他的第三任妻子邓文迪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如果自己想要朋友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朋友。除了工作以外,他没有任何兴趣,他或许是唯一一个对体育不感兴趣的澳大利亚人了,不仅如此,他对读书、影视等文化娱乐活动也兴趣寥寥。他也没有特殊的抱负,金钱本身也很难激发他的欲望。默多克性格乖戾,因为缺乏追求生活品质的激情,加之希望被认可的欲望,他有时会让人感到害怕。当他集中精力做事的时候,会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会让人觉得他过于盲目自信。他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型生意人,正如他自己在多年后形容自己的那样—“和生意结了婚”,他这样形容的时候内心也不免带着几分懊恼。对他而言,工作并非是实现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