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穿越时空的暗恋(新市古镇)
一个隆冬的清晨,皎洁的雪像一层软被覆盖了尚在沉睡的古镇。浓郁着明清气息的木屋小楼错错落落地伫立在一泓寒冷清澈的水流两侧,那倒映着两排古老建筑的小河,有如饱含江南风味的吴歌越剧,从遥远的时代传唱效演至今,似一段剥却过无数墙粉柱漆的岁月,轻悄地伸向悠远、流向迷蒙。屋顶、没有廊檐遮掩的走道、从走道延伸向清浅小河的石阶以及远处唯有枝桠的老树都被一层素洁包裹着,一个伶俜的身影踩着细碎的步子向着悠远迷蒙走去,在雪沙中踏出了一首《前溪曲》的调子,飘摇在晨曦的古镇上空,落进某个早已开启的窗棂,留在那家的老黄历上,就这样悠远悠长。
就这样一张有如水墨挥就的新市古镇照片,令我开始对这位撑着油纸伞穿着米色轻裾和碎花对襟的江南女子产生无限的奢望。在西河口抖落了一身的风尘,我冒失地抢步在如水的人流之前,潺湲在古镇的青石道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被岁月的风雨清润过的砖石木构,感受着出尘超俗避世桃源般的清幽,吸收着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积淀汇聚的秀气馨香,并在鹊鸣莺歌和唉乃橹声当中独自陶醉。岁月像一把轻柔的拂尘,掸落的是历史的尘埃,留下的都是时代的精华,她就这样纤尘不染地倚扉凝望,习惯着她的清净与空灵。我们的唐突打破了她的安详,人流在细数着她的穿戴衣着,端详着挂在她室内墙上的油纸伞,欣赏她手中团扇上的那些山水花鸟,而她也细数着这一股外来的喧嚣的人流,心中也必然在想着什么,只不过表情却一如平常。
我东盼西顾,巡走在宅深巷幽的水墨画卷之内,依偎在新市情怀之中,徘徊在古镇的心事里。莫干山剑池飞瀑缥缈的浣剑之声和东野古井畔的游子之吟,似乎也沿溪水随着舟橹人流漂到了这里,正席卷着我内心鲜为人知的领地;一对蘸满灵气的笔在德清的治域随心写意,也许在早已破敝焚毁的船舷上留过独创的赵体,也许在这里的楼阁桥砖之间留下过已被遗忘的管氏丹青;明时的月华为她梳理出“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的诗情画意,勾勒出一幅“十三街坊、四栅八条巷”的阡陌图纸;清时的婆娑风雨肆意地穿越着“七十二桥,三十六巷”,将飞檐翅角上的雕龙和桥栏上的鳌首石狮抽象成沧桑的意境,浮现在沈铨的画里。我停留在林家铺子前,与这个穿着碎花对襟见证过古渡渔灯和夜半钟声的女子合影。
小河倒映着她的容颜倩影,如刀削成的玉肩,如素约就的蛮腰,加上流光善睐的明眸,更显得娇羞而莫可逼视。偶尔清风吹动,泊在水面的舟楫荡起悠悠的涟漪,这些舟楫都是她借以穿越时光的葛履。走过拱桥,踩着布有青苔的石阶,伫步在一家乾隆年间的药铺前。黯淡了的雕龙画栋刻窗镂格就像一件磨洗过度的对襟,在淡泊出世的古镇人们手里整修补理。在“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素女面前,我感觉自己庸俗的心灵早已被尘世的银镞玉锥刺得千疮百孔,被金块珠砾打得粗陋糙鄙,却从也未曾修缮打理。一簇挂在断壁残垣上著满红花的凌霄藤蔓和一朵深藏于古宅院落内开得娇艳欲滴的牡丹交相呼应,美得令人动容窒息。或许千年以来古镇的爱情也都这样,要么挂在某处不起眼的墙角,要么都藏在庭院深深的闺阁,平时含蓄矜持不被人所注意,只有到得花开时才令人*称奇。
面对着她那具有历史厚度的石板和保留着远古节奏的溪流,心会不自觉地湿漉漉起来,慢慢地又会流出一些诗词,去深情地叹咏她的华彩。也只有像她这样的底蕴,才能孕育出如此多的文人骚客,也只有她这样娇艳,才能引得不可胜数的才俊为睹芳颜不远千里地从天涯海角赶来。无论在朝露圆润云雾氤氲的晨曦,还是在新月清晕霞光匝地的黄昏,诗意会像溪流一样潺潺不绝;无论是春暮的雨打芭蕉绿肥红瘦,还是秋深的残荷听雨剪烛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