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沃洛夫的作戰計劃是:地面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從作戰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禦較薄弱的南面,俄軍在該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時,俄軍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秘密接近城牆。5時30分,按統一號令,兵分三路同時發起622《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攻擊,多瑙河區艦隊輸送地面部隊上陸,並以艦炮支援。8時,外城被攻破,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16時戰鬥結束。土耳其守軍陣亡2.6萬人,被俘9000人。俄軍傷亡約1萬人。伊茲梅爾一戰基本上決定了俄土戰爭的結局。
1791年夏,蘇沃洛夫部將庫圖佐夫兩次打敗土軍地面部隊,6月15日,在巴格達附近擊潰土軍2.3萬人。同時,烏沙科夫兩次打敗土耳其艦隊。8月11日,在卡拉克里亞海角,趁土艦隊官兵多數在岸上度伊斯蘭教節日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重創土艦隊。雙方軍事行動至此基本結束。
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里米亞,宣布放棄喬治亞。至此,整個黑海北岸廣大地區劃歸俄國版圖。
1787‐1791年俄土戰爭的結束,沙俄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為進一步向巴爾幹、地中海和中亞方向侵略擴張創造了有利態勢。俄軍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在於葉卡特琳娜二世善於把外交和軍事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戰前進行充分的外交準備,拼湊軍事同盟,孤立敵人,避免兩線作戰。俄國面對土耳其和瑞典兩個對手,始終把主力用在南線對付土耳其,而在次要方向的北線,只用少量兵力進行防禦。
這次俄土戰爭也充分展示了俄國統治集團內部軍事思想上的鬥爭。在較長時期,革新派與保守派的鬥爭一直不斷。從總體上說,保守派占優勢,18世紀後半期,以蘇沃洛夫和烏沙科夫為代表的革新勢力已嶄露頭角。他們兩人在作戰中相互配合,進一步發展了地面和海上作戰的基本原則。蘇沃洛夫的進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擴張政策對軍事的要求。這種思想,較之西歐盛行一時的避免決戰、依靠&ldo;機動&rdo;取勝的消極作戰思想略勝一籌。然而,俄國封建農奴制決定了革新派在對外戰爭中雖然打勝仗較多,但在統治集團內部鬥爭中卻往往敗北,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者。
42 法國革命戰爭
又一個皇帝人頭落地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國資產階級領導的,為推翻封建統治和反對外來干涉所進行的革命戰爭,則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鳴響了禮炮。
18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極端腐朽,遭到了人民的強烈反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攻克了象徵封建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獄,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上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歐洲各國君主們視其為洪水猛獸,為置之於死地,結成了反法同盟,宣布支持法國路易十六的君主政體,並在法國周圍邊境地區集結兵力,做好了戰爭準備。1792年4月法國向奧、普宣戰。
戰爭開始後,法國人民熱情很高,但在新召募的軍隊組建之前,作戰的主力仍是原法軍。部署在敦刻爾克至巴塞爾的法軍有三個軍團,約15萬人,計劃分三路進攻比利時,企圖趁奧軍尚未充分動員和展開之機,主動出擊,先發制人。但由於法軍戰備水平低,機動能力差,指揮欠協調等原因,4月28日法軍北方軍團剛越過法比邊界與敵軍遭遇,就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前線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