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頁 (2 / 3)

戰區持續未斷,但克里米亞戰區仍然是主要戰區。在波羅的海交戰的雙方艦隊均未取得實際成效。

在高加索戰區,聯軍採取一系列積極行動,最後於9月8日對塞瓦斯托波爾發起總強攻,結果奪取了塞瓦斯托波爾防禦配系中的關鍵陣地馬拉霍夫崗。俄軍統帥部決定放棄城市,撤到塞瓦斯托波爾港灣北岸,將棄置的艦船全部沉沒。

1855年底,雙方在維也納恢復談判,俄國政府被迫作出讓步。1856年3月30日在巴黎簽訂和約,俄國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條件。和約禁止俄國在黑海擁有艦隊和海軍基地,不准俄國在波羅的海的阿蘭群島上設防。俄國將比薩拉比亞南部割讓給土耳其,並歸還卡爾斯,承認由各強國對處在蘇丹宗主權之下的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和塞爾維亞三公國實行集體保護。在整個戰爭中,俄軍損失52.2萬餘人,土軍損失近40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2.2萬人。俄國為這場戰爭大約耗資約8億盧布,同盟國耗資約6億盧布。

這次列強爭奪奧斯曼帝國&ldo;遺產&rdo;的戰爭,在世界戰爭史上確實留下了豐富的&ldo;遺產&rdo;‐‐經驗教訓。&ldo;克里米亞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rdo;(列寧語)。沙皇的失敗,使它的君主專制制度在國內外威信掃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勢的到來,促進了農奴制危機加深並走向崩潰。

克里米亞戰爭是兵力與兵器、軍事學術與海軍學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階段。它對火炮槍械和水雷武器的進一步發展起了推動作用。根據這次戰爭的經驗,各國都很快摒棄了滑膛武器而採用了線膛武器,摒棄了木製帆力艦隊而建立了裝甲蒸汽艦隊。陸軍戰術和海軍戰術、築城學和部隊的工程保障等方面也都增添了許多新內容。克里米亞戰爭表明,縱隊突擊戰術已落後。隨著槍炮射程和火力密度的增大,出現了一種新的戰鬥隊形‐‐散兵線,這就迫使軍隊必須在距敵較遠的地方展開,這同時就使得進攻前實施火力準備的作用也大大地提高了。在進一步顯示炮火重要性的同時,槍炮火力之間不相協調的現象已經顯露出來。陣地戰的產生以及陣地戰的各種打法的出現,與克里米亞戰爭也是分不開的。克里米亞戰爭的經驗,為60‐70年代俄國進行的軍事改革所借鑑,在其19世紀下半葉武裝力量的發展和戰鬥中又得到了廣泛運用。英國女護士南丁格爾(1820‐1910年)在戰爭中赴前線護理傷員,使傷病員死亡率下降,由此導致戰場醫療的改善和南丁格爾護理制度的誕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