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成为近邻的时候,那就是你死我活。而搭成协议联合用兵的时候,互相都是暗中提防,随时要防备被朋友或者合作者干掉。还有一条,对于弱小的政权来说,就是希望水总是越混越好,越混才能生存,越混才能浑水摸鱼壮大自己。
要是真的希望等着别人来服服帖帖归顺,那也是得要等到对方走投无路如同丧家之犬才行。而善于等待别人来归顺的,这年头也就是建康朝廷一家了。前赵还有后赵这等国家,都是依靠杀戮来夺取天下的,所以自从刘渊与石勒的合作结束开始,刘家和石家就不许敌人轻易合作,要么投降,只有投降活命,所以这年头的乞讨活命成为流行话语。
可悲的是,这流行话语流行不起来。中原人无论汉人胡人各色人等,都被杀得寥寥无几,乞讨活命也不行,所以投降了又有造反的,这就是著名的乞活军。
使者,国家多使者就多。要是觉得使者的作用不大而觉得使者的开销却很大,想让使者少而效率高,那就是只有一个办法,让国家越少越好。使者的作用就是为减少国家而设立的,如果使者的作用增加了国家,那就是整个世界的悲哀,一个分裂的世界不可能比一个融合的世界更加可爱,因为没有可爱的使者。说双语或者说多国语言的的使者啊,真是一件有关民主的事情,可是没有一个彻底透明的民主,世界 还在母亲肚子里不肯诞生,诞生了也不肯就呆在玻璃瓶中做标本。那春秋战国的历史,多么像是一个玻璃瓶,我们从里面却看不到民主。
……………………………………
我周家,对于军号的兴趣大于对于民主的兴趣。使者是什么,不过是服务于军号的手下而已。拿着军号的人才能派遣使者,想派谁就是谁,想要谁到哪里去谁就得到哪里去。这年头这么多国家,而军号是唯一可以超越国家的名义,没有比军号更加能够代表政治的。使者出使番邦小国,互相为利益来往。周家,我大爷爷周抚那时候在益州了,手下有军号,就能够派遣使者用朝廷的名义与前凉的张家,仇池国的杨家还有前赵国的刘曜互相来往。所以我周家等于就是李家的代替者,我周家一心只想得到更多的军号,凡是与军队有关的职务一概接受,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这样才能为朝廷更好的服务嘛。
应思远当年在帝京,王敦已经进京消灭了一批反对者,一些被他杀掉,一些逃跑,有一个北府军的开创者逃亡后赵国投奔石勒去了。王敦的从家弟兄王导坚决反对王敦,但是王敦也没有把自己家的人怎么样子。王导一家等许多琅琊王氏子弟,紧紧地跟随着皇帝,司马睿死了,就跟着新的皇帝,新皇帝死了再跟着新皇帝的后代新新皇帝。新皇帝叫司马昭,就是晋明帝,这时候王敦从朝廷里出来。他已经逼得司马睿郁闷而死,王敦自己心里也怪怪的,在322年晋元帝司马睿郁闷死后自己也病了,他已经从朝廷里撤兵出来回到姑孰,他安排着姑孰的军务发号施令。应思远就是这个时候乘机在朝廷里发难来的,王敦打入建康的时候他屁都不放一个,他很会察言观色,等到王敦退出建康朝廷以后他才暗中行事,应思远跟随的是晋明帝而不是晋元帝。而王敦,他如同桓温后来问郭璞一样,他也问郭璞,到底谁做皇帝好,郭璞得罪了王敦,被王敦打发到一边去了,直到桓温开始执掌朝政的时候,才在晚年开始重新得到启用,郭璞注释《尔雅》,应该就是这段做冷板凳的时间内。
当年我大爷爷周光,已经闻讯回到寻阳继续做寻阳太守,钱凤与沈充都是王敦这个王家的心腹。周光杀钱凤,另一个响应者杀沈充。应思远支持皇帝,要新皇帝发出“赫斯之威”,王导这个王敦堂家兄弟则上演一处大义灭亲的好戏。
什么叫赫斯之威,还不就是发出皇帝的声音来,就是要皇帝按照帝王之术来做事,要做得像一个最威风的皇帝,这时候他的老子精神到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