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下,比如乔致庸的大德通。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正是讲述这类钱庄的兴衰…;
随着国门开放,汇丰、道胜、正金、花旗等外资银行先后进入中国逐渐压缩钱庄的生存空间;清政府也紧跟形势,相继成立官方背景的交通银行、大清银行。但私人钱庄依然在挤压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那就是通过紧密的人情网,灵活地向本土企业和商人提供小额金融业务。因为上海滩人烟辐辏,工商业发展,业务量大,私人钱庄发展非常迅猛。在20世纪初,一度和外国银行、本国银行成为三足鼎立之势。
私人钱庄因为资本较小,而且顾客多是熟人,所以有经营灵活、手续简单、形式多变等诸多优点。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也存在着手续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等弊端。尤其是那些小钱庄,开设就是为了赚钱,经营时会更加不择手段,以期获得暴利。当橡胶股票价格飞涨的时候,便有无数小钱庄奋不顾身地投身到了淘金大潮中。
他们参与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向投机者提供贷款。这本来是一项无可厚非的业务,只要投机者提供足够可靠的担保哪怕出现股灾,对于钱庄影响并不大。但很多钱庄“发明”了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连环担保:
首先,允许顾客用橡胶股票来抵押,获得贷款;
接着,顾客用贷款去购买橡胶股票;
然后,顾客再用买来的股票作抵押换取贷款,再去买股票···…
就当时来看,橡胶股票的盈利速度远超过钱庄的贷款利率,如此一来,顾客、钱庄都能赚钱,这项业务何乐而不为呢?可谁也没考虑过股票贬值乃至变成废纸的可能性,因为大家的脑袋里只有“发财”二字。
二是钱庄直接参与炒股。因为炒股来钱太快,由不得你不心动。而且很明显,投入越多,赚得也越多。很多钱庄老板就忍不住诱惑,开始下海捞鱼。尽管他们都是小有身家,毕竟资本太小,于是就挪用钱庄的钱。钱庄的钱可不全是他自己的,很多都是储户寄存在此生息的。一旦血本无归,在此存钱的工商业主岂不是同样要遭受巨大损失?
更可恶的是大钱庄的老板,像正元钱庄老板陈逸卿、兆康钱庄老板戴嘉宝、谦余钱庄老板陆达生,他们不满足于挪用自己钱庄的钱,还向小钱庄拆借。小钱庄觉得大钱庄信誉有保证,自己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自然无不应允。
谁知道突然之间,橡胶价格狂跌,橡胶股票成为废纸,所有投资血本无归!仅陈逸卿、戴嘉宝、陆达生三人的损失,就在白银600万两以
在股灾过后短短几天内,上海就倒闭了大小钱庄数十家,而且影响越来越大,逐渐由上海股市大恐慌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大恐慌。
三三六、一代是非谁共语(上)
当这场风潮愈演愈烈的时候,清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和所有现当代国家并无二致,那就是救市。'氵昆''氵昆''''说''
网'''在上海钱庄出现大规模倒闭时,上海地方士绅就已经意识到了潜藏的危险性,并呼吁政府积极干涉。
清朝末年,上海的行政级别是县,隶属于松江府;松江府又隶属于管辖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的苏松太道;苏松太道则属于江苏省。但上海地面上的最高长官并非上海知县,而是衙门设在此地的苏松太道台,俗称“上海道”。如今担任上海道道台的蔡乃煌,是袁世凯铁杆亲信。
蔡乃煌非常幸运,在袁世凯尚未失势前,他捞到了这个天下第一等肥差;袁世凯失势后,他依旧岿然不动。转眼间已经两年过去,蔡乃煌知道自己在这个位子上呆不了多久了,或许明天、或许后天,就可能被调整到云贵那种兔不拉屎的地方,又或者是礼部、学部之类的清水衙门。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捞足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