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铁血中华1905> 第1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3 / 5)

史上著名的“霜月骚动”,名为“骚动”,实为内战。整个镰仓都被卷入战火,幕府将军的府邸也在战争中被焚为灰烬。镰仓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为挽回御家人的颓势,改变各级武士的贫困状态,镰仓幕府不得不做出饮鸩止渴之举,于公元1297年强行颁布《德政令》,规定禁止买卖、典当御家人的领地,非御家人和商人已经取得御家人的土地必须无偿归还原主,并且此后不再受理有关向御家人贷款问题的诉讼。

《德政令》引发经济动荡,商人抬高物价,御家人从此告贷无门,陷入更深程度的困顿。御家人的贫困没落加速了御家人制度的崩溃。

忽必烈发动东征日本战争五十年后,即公元1333年,各地豪族举起反幕大旗,再次掀起一场国内混战,最后一代幕府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宣告灭亡。

把忽必烈东征日本放在元朝整个国家战略的变更轨迹上来看,其实并不具有特殊性——无论是战争结局还是战争方式。

元朝与东征日本几乎同时进行的,还有征讨安南、占城、缅甸等行动,也都没有实现既定的扩张意图,甚至在有些地区损失惨重。比如对占城国(越南南部地区)一战,由于其国王囚禁元朝使节,元兵在大将唆都率领下,从广州出发,乘战船一千艘,经海路进军。但占城国坚壁清野,退入丛林,元军虽攻陷其首都,但归路和粮道却被切断,撤退途中,元军几乎全军覆没。

七 战争给幕府埋下危机种子(2)

蒙古帝国最后一次对外扩张,是对爪哇王国(印尼爪哇岛)的远征,这个岛国对于元朝来说,比日本更小也更远。元朝派出兵团二万人、战船五百艘,最终只是促成了爪哇国的改朝换代,并没有获得更大的实质利益。远征爪哇失利之后,元朝的对外扩张基本宣告停止。

中国大陆事务的复杂性,导致历代统治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再去扩张——包括忽必烈——他在表示要打造出“黄金王朝”之后,在无形中就不得不接受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影响,“中国式”政治伦理再结合中国特有的地理、民情,对历代统治者都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也正因为忽必烈推崇汉文化,在事实上放弃了“草原蒙古”,致使四大汗国与元朝本身逐渐脱离宗主国关系。

若干年之后,忽必烈的后人们发现,逐步去掉扩张性格的帝国却拥有着基本稳定的国土。

《元史?地理志》这样记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本雏形。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国土面积上大大超越,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帝国行省制度影响至今。

忽必烈以及其后代的身上无法去掉蒙古人的特性,元朝人被官方分成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严格来讲,这并不是“民族”分割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被元帝国征服时间的早晚所制定的等级。

伴随着战争杀戮和事实上的民族与地域歧视;中国南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对元朝的正统性表示认同。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甚至血脉再一次相互大融合——许多汉族人来到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又有大量进行内迁。中华民族中一个新的子民族——回族也开始形成。

元朝留给中国历史的遗产远远不止这些。

最终,元朝像其他王朝一样,走进了史册。

对中国人来说,它成为一段复杂且特殊的记忆——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徐达、常遇春两位将军攻陷;公元1388年,蓝玉将军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成功挫败残元势力,将“北元”朝廷成员俘至南京城。

“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今胡汉一家,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