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随感500字> 第6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2 / 5)

的联系,经常有病或大病不死的人,反而比较长寿。但人临死前却很少不为病痛所折磨,无疾而终则是一种幸福。

孝从来就不是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可能更趋近相反的方面。一切衰朽的事物都必然的无可避免的呈现出某种丑陋,而引起人本能的恶感。血缘并不足以使这种恶感消除,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便讲究孝道,讲究伦理纲常,企望在理性上抑制人的天性,诱发人的良知,以达到某种必不可少的和协。

衰老是丑陋的,正象孩子是美好的一样。爱孩子是天性,爱老人则是美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心理与认识

心理与认识

每个人都生活在某种情境之中,为某种情景所羁束,所驱使,所左右,所牵扯。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自己是处在情境之中,我们常常把某种情景和现实混同起来,从而使我们的某些行为掺杂进了部分的情绪色彩。

如果有一种生命,它只能存在万分之一秒,那么,一秒在它的意识中就是永恒。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意识中,量度也不同,意识与意识的差别等同于整个宇宙的差别。

意识是超自然的,同时也是自然的。

如果灾祸接连发生,积累在一起,就会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对未来产生恐惧。但如果只是其中的某一灾祸单独发生,人就不会太当一回事。这与人的理智无关。

自然的一切都是和谐的,只有人的意识和思维才是其中的不和谐音。

与我们所记住的东西相比,我们所忘记的东西简直太多了,但它们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构成我们生命全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通常,外部事物总是先进入意识,而后才是潜意识。但有时也可以直接进入潜意识。

人只能记住一些印象强烈的东西,绝大多数轻微的短暂的体验,却只能为我们的意识所感知。但即使是强烈的感染过我们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沉入潜意识。所谓遗忘,不过是显意识就向潜意识的转移。从这方面来讲,没有绝对被遗忘的东西。

不论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都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与世界本身无关。

梦由意识产生,反过来也会影响意识,影响了意识也就潜在的影响了现实。

思维只能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而对事物的具体细节却无法把握。

从理性世界转向感性世界,人常常是身不由己的,不自觉的。但由感性世界向理性世界转入时,人就要组织起全部的精神和智慧。前者是“散开”,后者是“凝聚”。

意识当然是属于自然的,但意识并不是自然的意识,它只是自然中的一个类。

意识流动时,按照自由联想的原则,可以把表面上不相干的事穿联在一起,使人觉得这些在头脑中临时涌现的事物的涌现,是完全随意的偶然。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在想到一头牛之后,你想到了一个早晨,牛和早晨当然毫无关联。但细想一下,你可能在某个早晨看到了一头牛,给你留下了很沉的印象。在早晨之后,你又想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而你发现这件不愉快的事恰好是在在早晨发生的。由这件不愉快的事,你又想到自己写字的桌子,而这张桌子曾在某一天被弄脏,你擦去了,但心里很不高兴。你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后,自己也忘了,但潜意识没有忘。你又由写字的桌子想到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你的同学,你们在一个教室里上课,里面摆着成趟的桌子。总之,每一个联想,都是对下一个联想的呼唤,对前一个联想的呼应。

我们常常“忘记”我们最熟悉的人,因为你已熟悉到把他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忽略了他的存在。

人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固然,初生婴儿的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