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部分 (3 / 5)

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苏九站在山脚下,看着这炎帝陵。

心中感慨万分。

没错,炎帝陵正是烈家之地。

而九鼎守护家族的烈家,正是炎帝的后人。

皇甫谧在他的《帝王世纪》中说过:“《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炎帝神农氏,姜姓也。……长于姜水。……位在南方。……又曰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自陈营都于鲁曲阜。……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纳奔水氏女,曰听夭,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

在这里,皇甫谧是讲得明明白白的:葬在长沙(即今炎陵县)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之后《补史记﹒三皇本纪》、《路史》等诸史籍均持此说,未见史籍中有其它说法,亦未见有史籍对此提出异议。

而烈家这个姓氏,就是炎帝的后人姓氏。

风水界中,对于这个事情所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一些传承久远的家族,才清楚这其中的辛秘。

苏九看了一会这炎帝陵,迈开步伐,就直接进去。

一进为午门,拱形石门,接着是米朝觐广场,左右分列为拱形戟门和长方形掖门,门扇均为实榻大门。

汉白玉石碑,前嵌盘龙龙陛,取名龙蟠虎踞,天下一统,江山稳固之意。左右分立雄健的山鹰和白鹿花岗石雕。

二进为行礼亭,是炎黄子孙奉祀始祖的地方,采用庑殿顶,前后檐各四柱落脚的三开间长方亭,亭前嵌双龙戏珠龙陛,取名双龙起舞,盛世逢年、天下太平之意。

亭中设置香炉、烛台,供人们进香祭拜行礼之用。行礼亭左右为卷棚硬山式碑房,收集了历代告祭文残碑八块。

三进为陵殿,重檐歇山顶,由三十根直径60厘米的花岗岩大柱按四排前廊式柱网排列支撑,上下檐为单翘昂头五彩斗拱,正脊檐角饰鳌鱼兽吻。

殿内天花饰以金龙和玺、龙草和玺、龙凤和玺及旋子式、苏式等彩绘,共绘彩龙九千九百九十九条。

大殿门额高悬****同志题词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殿中设花岗基石神台,上立檀木神龛,龛内端坐炎帝金身祀像,上书“齐天鼻祖”。

炎帝两手分执各穗、灵芝,身前是药篓,左右为木雕蟠龙边柱。

殿前龙陛为汉白玉卧龙浮雕,卧在炎帝陵前,似走非走,取藏龙卧虎、皇权至上至尊之威。

四进为墓碑亭,采用四角攒尖式屋顶,檐角高翘,亭内正中树一块汉白玉墓碑。亭后为炎帝墓冢。亭后是炎帝墓冢。冢丘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郁郁。

一路走来,看着这散发着古老苍穹气场的炎帝陵建筑,苏九的心中感慨万分。

烈家出世了。

祝吙告诉自己烈家出世的方式,让苏九心中有些无奈。

没有想到,隐世了上千年的烈家,居然会以这种疯狂的方式,出世。

看来这个风水界是不会平静了,马上就要掀起波澜了。

苏九心中清楚,炎帝陵祭典是千百年来后人为缅怀炎帝丰功伟德所形成的一套祭祀活动。

原始的炎帝陵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祖、祭神,而封禅和蜡祭、傩舞又是原始祭祀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蜡祭是原始先民在腊月里庆贺农业丰收的报酬之礼,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

传说,在蜡祭的前一天,先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举行盛大的傩舞。

傩舞源于驱疫除鬼仪式,是一种装扮成能能威慑病疫鬼域的面具舞蹈,常常由骠悍健美的青壮年男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