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陈先生,不论我怎么做,金人南侵是免不了的。”赵瑜忙辩解道,“就算没有我推波助澜,以道君皇帝好大喜功的脾气,又怎会放过消灭契丹,收复幽燕的机会?就算他不去联金灭辽,但契丹人又能在金国的进攻下支撑多久?当金人灭掉契丹,照样还是会南侵!大势已然如此,非人力所能改变,我这也只是借机布局,顺应天时罢了。”
陈正汇摇头叹息,显是心结难解,不过这也属正常,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看到天下百姓受苦,当然会感同身受。
但赵文可不是士大夫,更不会在意什么百姓,赵瑜的计划,反而打消了他的反对之心,但他还是有些犹豫:“若时局真能发展到那一步,就算要给赵官家磕几年头,也是可以忍了。不过二郎,万一金人不南侵,又或是契丹反过来消灭了女真,那又该如何?”
“不可能!”赵瑜立刻摇头否定。又笑道:“若真是如此,我也只能认命了。天命既然还在赵炅一脉,那我也无可奈何。只能收起一切非分之想,老老实实的做个大宋藩王好了。”
赵文不喜欢这个答案,不过看赵瑜表情,也知道他是在开玩笑。看着陈正汇在一旁脸色沉重,他便侧过头笑问道:“陈先生,你说一说,若是二郎上表内附,官家会给个什么王的封号?”
陈正汇从悲天悯人的心情回过神来,抬头一瞥赵文:“怎么可能会封王?!”
赵文一惊:“童贯不是……”
“你糊涂了!?”陈正汇皱眉道:“童贯是说大当家若能如他所愿,他才会给大当家请个藩王的封号。现在还没开始收复幽燕呢,哪有猎物还没捉到,就把鹰给喂饱的道理?最多给个能看得过去的官职……不过至少会有个节度使的虚衔。”
“节度使吗?”赵瑜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与其让人随便封个乱七八糟的名号,还不如自己想一个……东海节度使,你们看如何?”
赵文想翻白眼,这一点创意都没有,实在太过直白了。
陈正汇倒是点头赞同:“这名号也不错,也省得我们改动公文上的落款了。不过,”他看着赵瑜:“一旦受封,就是大宋臣子。若是有圣旨来,要让大当家你入京,又或是要调兵离岛,大当家你会如何应付?”
赵瑜咧开了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这问题他早有预备:“我当然是听宣不听调!道君皇帝来圣旨,我就照规矩磕几个头,若是给我升官的、赐物的,我高兴了,那就多磕几个,不过若是想凭一张破纸就把我和我东海的数万儿郎调走……啊呸,谁他娘的认识赵官家!”
第四十二章 改制(上)
政和七年四月十二,庚辰。西元1117年5月15日
前日三人商议已定,赵瑜又拖了几天,等得童福耐不住性子,几次三番上门催促,方写就了书信,连同大批财礼,命一名亲信带队,护送童福回京。在给童贯的信中,赵瑜原则上同意了上表朝中,举东海之地内附大宋。不过,前提是大宋依照羁縻制度,不在东海设立流官,不插手东海内事,也不征收税赋,只需按时上交贡物,就一切让东海自便,也就是说为一自行其是的藩镇。
这一前提,赵瑜不愁童贯不答应。既然童贯日后愿助东海成为大宋藩国,现在理所当然的,就不能干涉东海内部事务。若是这点诚意都没有,那就干脆一拍两散好了。就算没有童太尉斡旋,大宋立意防备东海、禁绝海贸,赵瑜也不是撑不下去,有强军在手,光靠劫掠海外诸国,照样能坚持到金人南下的那一天。
清晨,天刚蒙蒙亮,赵瑜已经起床到了书房。他的书房处在基隆堡中心的最高处,凭栏而望,正能俯视下方的港口。他站在窗前,手里拿着新造好的一具望远镜,举在眼前,向外张望着——随着制造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