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4 / 5)

一是祖父的八字胡,二是祖母的裹脚。于是,为了做“大人”,他便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被“撮合”者。

这事在一九六六年暑假到来之前发生的:那个薄雾弥漫的早晨,一个穿灰布中山服的中年男人骑车来到家门口,母亲将客人迎进堂屋,连忙让坐筛茶。听中年男人说话,像是区里的干部。他说区长和父亲“老刘”既是革命同志又是要好的朋友,区长夫人说“老刘”家的儿子一定长得像“老刘”,不会错的,区长前亡妻生有一女,与“老刘”的老二年龄般配,小两岁,过几天区长夫人要亲自来看人……在毛家区,这算得上一桩大好事!

“这事就这么定。”中年男人将茶杯里剩下的茶水一口气喝掉,出门骑车,摇出两声铃响,在薄雾中“叮当”。

当时,他正在左厢房的拖宅里穿衣起床,听来人言及“老二”,立刻猫到门缝上,听完这番话,一时震惊得失去了动弹的知觉。片刻后,他醒悟过来,赶紧穿上衣服,既不洗脸,也不去厨房喝粥,提了书包,逃也似的冲出家门。

雾气满天,淹了时光,眼前的世界由近及远地朦胧而晦暗……

他气咻咻地穿雾而跑,到了村头的堤坡口,停顿瞬刻,没有选择上堤去学校,转身朝村外不辨深度的田野疾走。他什么也不想,不需要方向,不需要目的,单是疾走。此时,在他的眼里和脑屏上,没有天空、太阳、村庄、禾苗,甚至也没有擦肩而过的路人……他关闭了所有的理会,只想走得离家越远越好,干脆去到雾的深处,永远地离开“那桩事”!

可是,他很快便累了,脚步不听使唤地慢下来。这时,他发现自己不知到达了什么地方,四面巡望,村庄和田野隐匿在雾霭之中。他便停下来喘一口气,索性漫步。“那桩事”在他的意念中闪现了一下,他的脑屏上竟然莫名地飘过狗的“沉浸”和鸡的“惬意”……那样的龌龊,却是带有几分的自由;而关于“那桩事”的“撮合”则是毫无自由的——更加龌龊!“那桩事”是一团雾。他想不及“那桩事”未来深处的恐怖,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眼下正在被无情地践踏和吞噬!他一点也不需要,一点也不喜欢!他无限地讨厌天下穿灰布中山服的中年男人!

可是,母亲呢?

母亲给那人“让坐筛茶”,似乎并没有表示反对?他决不怀疑母亲是“龌龊”和“践踏”的合谋,但他感到了母亲对“那桩事”的某种认同。他便有些怀疑这生活、这日子、这世道。他想起了哥的“那桩事”:哥比他更小的时候就被“撮合”了一个“对象”,哥十岁之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都要拎一只装有饼干或糯米麻果的花纸盒,独自去到“对象”的家中“送菜”;花纸盒是母亲递到哥手中的,哥无声地接了,无声地去,又无声地回,像是替母亲完成一桩事;一天傍晚,他悄悄问哥的“对象”什么样,哥摇了摇头,他又问是不是不好看,哥还是摇头;后来,他才知道哥从来不曾见到过他的“对象”,抑或是他的“对象”也不想见他而躲避了。反正哥有这事像没这事一样的。在家中,父亲和祖父对哥的事似乎不太怂恿,每次哥拎着花纸盒下台坡时,母亲和祖母都以欣慰和温暖的目光相送,而哥的背影上却停留着父亲与祖父的怜爱与同情。有一次,母亲、祖母、父亲、祖父送走了哥,一起回过头来看他,祖母说:“我儿也不小了……”父亲赶紧接话:“浪儿以后就不这样了。”他为此曾经感到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并因此明白哥是承受了何等的委屈……他想不透父亲和祖父跟母亲和祖母为何有着不同的态度:莫非是父亲和祖父更看重孩童当下的感受而不是未来做“大人”,而母亲和祖母则更为关切未来做“大人”而不是当下的感受?可是,人为何不能从小循着快乐的感受走向“大人”呢?

第六章 乡村岁月1(2)

他耷拉着头,脚下被沉重的忧怨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